5月初爆發的印巴克什米爾空戰,以巴鐵空軍的完勝告終,也讓我們的外貿出口版戰機殲-10CE名聲大噪。按照巴基斯坦媒體的報道,殲-10CE戰機成功擊落印度空軍花高價引進的法制“陣風”戰機,然而,解放軍軍方和我國的權威媒體一直沒有給予證實,也一度讓一些缺乏自信的軍迷對這一戰果的真實性存在質疑。
直到近日,當央視以“擊落多架戰機”的含蓄表述確認殲-10CE戰果時,國際軍貿市場掀起驚濤駭浪。此前備受印度和西方質疑殲-10CE,如今已經成為了軍售市場的香餑餑。據西方媒體報道,美國的傳統盟友哥倫比亞已經主動接洽中方,計劃采購24架殲-10CE。而這場軍工貿易帶來的連鎖反應,也折射出中國高端裝備正在通過實戰驗證實現跨越式的市場突破。
實戰封神的殲-10CE之所以輕松碾壓印度空軍的“陣風”,完全是得益于中國裝備和中國體系帶來的降維打擊。在5月7日的印巴空戰中,殲-10CE搭載的霹靂-15導彈射程達150公里,配合探測距離超160公里的AESA雷達,足以完成對“陣風”的超視距狙殺。
在戰果為3:0的這場空戰中,有兩次發生在目視距離外,完全沒有給“陣風”狗斗搏殺的機會,而這種“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摧毀”的空戰能力,也顛覆了西方對四代半戰機空戰的認知框架。在此基礎上,殲-10CE還有強大電子戰系統,讓戰場更為單向透明。
在戰斗中,殲-10CE可以利用該系統干擾印度空軍的戰機,讓其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甚至據西方媒體爆料,戰后“陣風”戰機廠商達索公司工程師私下也不得不承認,直到被擊落墜毀,印度空軍的“陣風”也沒能突破電磁壓制。
更為重要的是,在中國的持續助力下,巴鐵空軍已經完成了空戰體系融合。目前,巴鐵空軍的殲-10CE與ZDK-03預警機、地面防空系統已經構成全域作戰網絡,這讓巴方在體系對抗中取得壓倒性勝利。
和俄式裝備以及西方裝備相比,我們的殲-10CE不僅技術含量更高,而且具備強大的性價比優勢,這也是哥倫比亞關注的重點。據西方媒體爆料,在殲-10CE的報價上,我國給哥倫比亞開出了4000萬美元/架(含基礎武器)的優惠價格,而屬于同一級別的美制F-16V單價高達1.2億美元單價,相當于哥倫比亞完全可以用同等預算實現三倍戰力置換。更為關鍵的是,即便是配套霹靂-15導彈和相控陣雷達,殲-10CE整個作戰系統的打包價也不超過5500萬美元,完全是給出了白菜價,怎能讓人不動心。
過往,包括“梟龍”和殲-10CE在內,中國戰機主打的主要是亞洲和非洲市場,相對來說,美洲作為美國的后花園,相關國家與美國的軍事合作更為緊密。如今,哥倫比亞作為首個考慮中國戰機的拉美美軍盟友,其24架訂單無疑將打破該地區持續半個世紀的“美械壟斷”格局。
公開資料顯示,哥倫比亞空軍現役主力是服役超40年的以色列“幼獅”戰機,急需實現更新迭代。而這一次哥倫比亞頂著“背叛”美國和北約的壓力決定采購殲-10CE,無疑在拉美地區激起千層浪。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與拉美國家在“一帶一路”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入,經濟領域的合作共贏也為軍工貿易合作打下堅實基礎,哥倫比亞就是在加入“一帶一路”僅三個月后,就提出了采購殲-10CE,這充分表明我給構建的“基建-貿易-防務”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在拉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也讓特朗普在內的美國高層寢食難安。
再說媒體宣傳方面,央視之所以在印巴空戰結束十多天后,才以模糊性的說辭公布戰果,其低調背后折射出中方強大的戰略定力。一方面,我們沒有展示更多細節,既避免了刺激印度過度反應,又為后續升級預留神秘感。當西方還在爭論“擊落陣風是否偶然”時,中國軍工已悄然改寫游戲規則,前路光明,未來可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