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著實經不住考驗,中方簡單的試探,就讓他原形畢露,竟要對我國某一領域征收100%關稅。
前幾日,特朗普團隊在中東撈足了“萬億訂單”的風頭,春風得意,正琢磨著怎么把這份“外交成績單”再描繪得濃墨重彩些。于是,目光轉向了東方,隔空喊話,流露出訪華的濃厚興趣。這姿態,頗有些“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意味,想著再下一城,豈不美哉?
然而,幾天過去了,中南海那邊靜悄悄,連個正式的邀請函影子都沒見著。這份“冷處理”,與特朗普在中東被奉為上賓的熱鬧場面,形成了冰火兩重天的鮮明對比。外交場上,這種熱臉貼上冷板凳的尷尬,滋味可不好受。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口氣憋回去,往往就是更猛烈動作的前奏。果然,山雨欲來風滿樓。
砸向中國制造,疼在美國碼頭?
沒過多久,美國的“見面禮”就來了——關稅大棒揮舞起來,目標直指中國特定領域的產品,比如港口岸邊的巨型起重機,一開口就是加征高達100%的關稅!理由嘛,冠冕堂皇:要讓美國本土的造船業、制造業“再次偉大”,工作崗位回流本土。聽起來,倒是挺有“美國優先”的范兒。
- 信息源:觀察者網2025-05-20
可萬萬沒想到,最先坐不住的,反倒是美國自家的港口負責人們。聽證會上一片哀嚎:我們好多港口早就跟中國簽了起重機采購大單,未來幾年陸續交貨呢!
這要是把原有關稅和新增的懲罰性關稅一疊加,稅率怕不是要飆到駭人的270%?美國港口上,十臺岸橋起重機里,差不多有八臺是中國造。本土壓根兒就沒這生產能力,這天價關稅,最后還不得美國人自己勒緊褲腰帶消化?
這可不是個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扒拉過數據,美國對中國商品整體加征的關稅,十有八九最后都由美國消費者和企業買了單,制造業的采購成本蹭蹭往上漲。這關稅大棒,揮出去倒像是把飛去來器,轉個圈又砸回了自己人頭上。
中國的反制則顯得“穩準狠”。針對原產于美國、歐盟、日本及臺灣地區的進口共聚聚甲醛,商務部一紙調查令,認定存在傾銷,對美國相關產品反手就加了74.9%的關稅。
- 信息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25-05-18
這玩意兒,是汽車配件、醫療器械里的常客,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用量驚人。這一招,精準打在了某些美國化工企業的七寸上,據說股價都跟著抖三抖。
中方的王牌:稀土
要說真正讓華盛頓有點投鼠忌器的,還得是稀土。這玩意兒被稱作“工業維生素”,缺了它,現代高科技產業和尖端軍事裝備,從F-35戰斗機的隱身涂層、傳感器、發動機,到巡航導彈的導航系統,都得歇菜。
全球稀土產量,中國穩穩占著六成以上,更嚇人的是,到了精煉加工環節,中國的份額更是飆到九成多。這意味著,不管你從哪兒挖出來的稀土原礦,最終都得乖乖送到中國來“深造”一番。
據說,美國軍火商的稀土儲備,一度緊張到只能維持短期生產。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中方深知這張牌的分量。
就在中美日內瓦會談前后,對稀土出口的韁繩悄然勒緊,搞起了“一批一證”制度,出口商得把最終用戶的底細報上來,明明白白追蹤稀土的去向,嚴打那些偷摸走私和違規轉售的勾當。有消息說,韓國某企業就因為把從中國買的稀土轉手賣給美國方面,吃了“黃牌警告”。
這種管控,讓美國一些高度依賴稀土的企業,供應鏈頓時緊張兮兮,日子不好過。即便后來兩國在日內瓦談判桌上似乎達成了一些“默契”,中方承諾考慮暫停或取消部分非關稅壁壘,包括稀土出口的部分管制。
但轉頭美方在芯片領域對中國的持續加碼施壓,又讓這些所謂的“共識”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北京的意思很明白:誠意是相互的,棋不是這么下的。
變臉比翻書快
特朗普政府的行事風格,確實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前腳還在媒體上放風,說“中美正就關稅問題友好磋商,進展顯著”,營造一片樂觀祥和的氣氛。
后腳卻遲遲等不到中方的官方證實,甚至還可能跟著就是一輪新的施壓。久而久之,這種“狼來了”的戲碼演多了,連美國國內都有人開始嘀咕:總統先生的話,到底還能信幾分?
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做派,中方在公開表態中是毫不客氣地指了出來:恕不奉陪!比如,雙方好不容易弄出個聯合聲明,墨跡未干,美方就對華為的昇騰系列AI芯片等祭出制裁大棒,這不等于自己親手推翻了談判桌上的共識基礎嗎?信任這東西,一旦有了裂痕,再想彌合,可就難了。
更讓一些國家看不懂的是,華盛頓的貿易大棒不僅揮向中國,連自己的盟友和鄰居也不放過。一會兒以打擊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為名,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加稅。一會兒又因為數字服務稅跟歐洲老牌盟友鬧得不可開交。
- 信息源:新京報2024-11-27
結果呢?加拿大立刻宣布對等值的美國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墨西哥也放出風聲,不行就暫停對美輸電。這番操作下來,宣稱要解決的問題沒見好轉,反倒把自己弄得里外不是人,貿易摩擦的火苗四處亂竄。
盟友、債主與科技突圍戰
除了看得見的硝煙,水面下,金融領域的暗流也在涌動。在某個中美關系特別緊張的時期,數據顯示中國減持了部分美國國債。當然,這里面有復雜的市場因素考量,不能簡單歸因。
但在那個節骨眼上,這樣的舉動,很難不被外界解讀為一種金融層面的“無聲警告”。畢竟,美國國債的雪球越滾越大,光是每天的利息支出就夠讓財政部頭疼的,海外主要持有國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牽動著市場的敏感神經。
科技戰場的較量更是進入白熱化。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圍追堵截,幾乎是全方位、無死角的。但壓力之下,往往也能激發出驚人的韌性。
華為等中國企業,硬是在重重封鎖下,加速了自主研發的腳步。比如,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商用筆記本電腦問世,就實實在在地展示了其在操作系統和硬件整合上的不俗實力。這無疑是對外部極限施壓最直接、也最硬氣的回應:你想卡我脖子?行,我自己造!
- 信息源:華為正式發布全球首款鴻蒙筆記本電腦——云南網2025-05-19
特朗普政府或許指望通過一連串的極限施壓,迫使中方在核心利益上做出巨大讓步。但從稀土管控的從容,到對美特定商品反傾銷的精準,再到科技自主的加速,北京的回應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談,可以,拿出誠意來,遵守規矩。打,奉陪到底,別指望單方面訛詐能占到便宜。
這場錯綜復雜的博弈大戲,顯然還遠未到鳴金收兵的時候,雙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落子,每一步棋,都可能在看似平靜的水面下,激起難以預料的層層漣漪。這棋,還得慢慢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