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是女兒是媽媽》節目時,看到黃圣依媽媽說,我本身有一個房子的,是你硬要回來和我們一起住的。
估計很多女人看到這里,都是心里一酸,我把娘家當成自己的退路,一個暫時的避風港,娘家卻把我當外人。
女人是最看重家的,為了一個家的完整性,可以忍下很多不能忍的事情,期待換來一個好的結果。
然而,她的最終歸宿,卻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可悲,可嘆吶。
大多數離婚女人,其實都處于一個無家可歸的狀態,除非你自己有經濟實力,可以自己買房,那另當別論。
我有一個同事,快50歲離的婚,目前單身,常年住公司宿舍。租房要花錢,她舍不得花這個錢。
對她來說,有個地方住,就非常不錯了。
一年到頭,也就過年前回老家看看爸媽,住個三五天就回來,絕不多待。
爸媽年紀大了,她回娘家不會常住,要顧及自家嫂子和弟媳的感受,不能給她爸媽添麻煩。
這是女人另一個心酸的地方,兄弟的利益大于自己的利益。
他們的感受重要,女人的感受似乎無足輕重,更顯得無足掛齒。
因為嫁出去的女兒,是外人。
02
我有一個親戚家的姐姐,大我10歲左右,嫁到外地去了,路程遠,回娘家一次不容易。
某一年,她帶著孩子回娘家過年。
大年三十的晚上,她媽在廚房的灶臺旁邊,打了一個地鋪,讓她在那兒睡了一個晚上。
她委屈極了,哭得不能自已。
她媽給她的理由是,出嫁的女兒大年三十不能睡正屋,會給她哥帶來壞事,影響她哥或娘家人的運勢。
這個事情,是在我10多歲時聽到的。
我當時想,如果換成是我,以后我再也不會回娘家過年。該是哪一天回,就哪一天回,何必去自取其辱呢?
等我結婚之后,我才發現,娘家對出嫁的女兒是有諸多限制的。
娘家是家沒錯,但它不是我想回,就隨時可以回去的地方。
我媽非常明確地跟我說,一些節日,我是不能在娘家過夜的。白天可以待在這兒,晚上不行,必須離開,以免對我弟或他們帶來不好的影響。
比如,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那天。大年三十,正月十五。
具體是什么影響,我媽說不上來。總之就是不好的事情,讓我遵守規矩就行。這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大家都這樣,我不是例外。
03
有一年臘月,我帶著我家老大去娘家小住。臨近臘月二十四,我媽提前跟我說,到了二十四那天,希望我下午回去,二十五再過來。孩子可以留下來,唯獨身為女兒的我不行。
那天回去的路上,心情心酸又無奈,我想的是,以后絕不在二十四之前去娘家小住。
我娘家跟婆家離得很近,單程車程20分鐘左右。我自己又沒在老家常待,這方面的限制于我來說,不算什么。隨時可以去,隨時可以回,來去自由。
現在,我即使去了娘家,也不會在娘家過夜,除非是有什么事情。吃了晚飯回自己家,自在又舒服。
像那些遠嫁的,我的方法就不適用了。
我小姑子嫁到外省去了,有一年,她在她婆家過完年,大年二十九就趕到娘家來了。一家四口高高興興地來,到了大年三十那晚就尷尬了,不能在娘家過夜。
去哪兒住一晚,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尤其是她老公也在,面子上有點兒過不去。
到了三十下午,她非常自覺地找了個理由,出去了,初一早上才回來。
問及原因,她說,她不想背鍋。
如果她在娘家過夜了,這一年,娘家萬一發生了什么不太好的事情,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她在娘家過了年三十造成的,頓時心生埋怨和責怪。
大家在心里已經有了這種設定,自然會第一時間往這上面想,不奇怪。
那就遵守這個規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她可承擔不起那么大的責任。
04
說是這么說,可自從這次以后,她再也沒有在年三十前到娘家來,都是大年初一或是初二再過來。
最近幾年,周圍人紛紛到城里去買房,定居了,這種狀況明顯有所改善。
家里沒有兒子的,女兒基本可以在娘家過大年三十。
我鄰居家有三個女兒,都嫁到外地去了,其中有一個是上門女婿。
大年三十那晚,他們都是到城里去過年,一家人在一起,沒有那么多的講究。
相比農村,城市里的規矩肯定要相對寬松、友好一些。
我相信,到了我們80后這一代人,兒女成家的年齡,基本上就沒有這種講究了,但這需要時間,需要人去打破這些規則和限制。
當娘家回不去時,那就不回唄,干嘛要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呢?自討苦吃。
世界那么大,有趣、好玩的事情那么多,干嘛非得待在娘家呢?
專干自降身價的事兒,傻不傻呀。邁開步子走出去,天寬地闊。
不要一味地去抱怨這些,沒用。因為這些東西已經深植在人們的腦海和觀念里,很難被改變。
遵守規矩,也是在尊重自己。
05
女人回娘家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隱秘的心思,依賴。
自己的父母,是可以依賴的,信賴的,就像小時候一樣。
當自己過得不那么如意時,想回娘家找溫暖,找歸屬感,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
當這樣的想法從你腦子冒出來時,你已經把自己放在一個弱者的位置上,那就別怪別人輕視你。
弱者的思維方式是什么?等、靠、要。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這個世界的溫柔,來自于你的強大。
必須說一下,強大不止是經濟上的,還有心理上的。
當你強大起來了,很多事兒,就不是事兒了。
因為你自身的價值,決定了你在你父母那兒的價值。
很多關系,包括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本質上都是一個價值交換,人都是慕強的。
保持一顆平常心,不過分高估情感的比重,也不低估自身價值的份量和威力。
當娘家回不去時,就做兩件事,好好經營自己,去搞錢,絕對錯不了。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