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他是正軍級,資歷夠、戰功也夠,預授名單上是中將,等到正式授銜一看,成了少將。
別人升,他降。
別人歡天喜地,他一臉懵。
什么叫打心眼里覺得委屈?這就叫。
李迎希,河南商城人,1902年生人。
家里窮,爹是種地的,一年下來,收成可能連口飯都保不住。
他小時候讀了幾年書,家里實在供不起了,只好退學。
后來放過牛、種過地、出門打過工,能干的活全干了。1926年,24歲的他進了農會,從此上了這條革命的道。
當時正趕上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鋪天蓋地,他轉身進了紅軍游擊隊。
打仗特別拼命,又腦子活,沒兩年就當上了副師長。
正往上走著呢,張國燾那邊搞肅反,抓了一大批人,李迎希也被盯上了。
關了三個月,沒證據也沒口供,最后放了,但職務從副師長降成了參謀。
這一降就是幾年。
別人打仗建功,他天天窩在圖紙上出謀劃策。
后來懋功會師,部隊往北走,他也跟著翻過草地到了陜北。
再之后,抗戰爆發,他進了八路軍120師,干的是718團參謀長。
這時候他身邊的戰友,很多都成了旅長、師長,他還在當參謀。
可他沒怨言,仗打得踏實,戰績實打實。
打鬼子的時候,他跟團長文年生一起干了不少硬仗,幾次都是死里逃生。
抗戰一結束,他馬上就進了解放戰爭,先是師長,后來做了山東兵團的參謀長。
說句實話,在濟南戰役里,許世友是頭,但真把戰術方案理清楚、指揮調度落下去的,李迎希沒少出力。
那一仗打得兇,八個晝夜,拿下濟南,抓了守將王耀武。
沒歇幾天又轉頭進了淮海戰場,又是硬仗,又是穩勝,接連立功。
新中國成立后,他去搞工程兵,接著又調到武漢軍區,副司令兼參謀長。
這職務不低,級別已經正軍了。
正常來說,授中將問題不大。
偏偏到了正式授銜時,他的名字從中將變成了少將。
他不吭聲,但心里憋著。
他找了粟裕,說起當年在山東兵團到底是參謀長還是副參謀長。
粟?;卮鸬酶纱啵耗闶菂⒅\長,沒錯。
李迎希沒多話,寫了封信,寄給中央。
不是為了表功,更不是想升銜,信里只是把自己的經歷、履歷全寫了出來。
他沒添油加醋,也沒哭窮喊屈,只是把事實擺上桌。
毛主席看完信后,沒多說話,只批了句:“軍銜不變,待遇提兩級。”
這句話分量重。
當時中將里頭,待遇有七級的,也有六級的。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
李迎希雖然是少將,但待遇一下提到了六級,等于在中將里也算是頂配了。
這不是安慰,更不是施舍,是對他幾十年踏實干事、從不張揚的承認。
再說回那年授銜,李迎希不是唯一覺得委屈的。
鐘偉那時候打仗有名,沒命令就敢動手,結果還是只授了少將。
聶鶴亭參加過南昌、廣州兩次起義,資歷老得不能再老,也覺得中將低了,找了羅榮桓理論,結果被批了一通,一年后才補了中將。
李迎希不一樣。
他不吵不鬧,不去找人說情,不在背后發牢騷。
他就是寫了份材料,擺清楚了自己的工作和履歷。
毛主席看得很清楚:這個人不是為了爭個名,而是想讓組織知道真相。
他當武漢軍區副司令時,財政抓得緊,有人說他摳門。
但只要是給士兵改善伙食、加床位,他從不推脫。
要是提干部分福利,他就裝聾作啞。
有人看不慣,說他沒情面。
可李迎希始終沒變:對戰士講情,對自己講規矩。
他也不是沒脾氣的人。
別人說他當年不是參謀長,他馬上寫信去問粟裕。
別人質疑他戰功,他就把一場場戰斗寫清楚。
可他從沒在公開場合吵過一句。
就連被授少將那年,他也沒鬧,還是按時去參加典禮,穿軍裝站隊列。
1981年,李迎希去世,79歲。
那年沒有大規模報道,沒有熱烈追思。
他的事跡也沒被反復講。
可知道他的人都清楚,這人一輩子沒卷過事,也從不靠關系。
他就是干事,出戰、出謀、出力,沒有花架子。
參考資料: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大典》
《粟?;貞涗洝?/p>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
解放軍出版社《解放戰爭紀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