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新冠,變了。
過去我們一提新冠,第一反應是發燒、嗓子疼、咳嗽?,F在不一樣了,有人全程不發燒,甚至連咳嗽都沒有,卻照樣陽了。
更麻煩的是,很多人早期癥狀不明顯,等察覺時,病毒已經在身體里“摸魚”好幾天了。
最近門診來了一溜兒人:有人說自己“突然就沒味兒了”;有人開始頭暈、拉肚子;還有人以為是過敏,鼻塞打噴嚏,結果一測,陽了。有個小伙子說他“只是覺得累”,一開始以為是熬夜導致的,三天后開始氣短,才意識到不對。這些癥狀都不像典型的新冠,但偏偏就是。
這不是個例。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監測數據都在顯示,新一輪的新冠病毒株出現了“花樣變化”。有的毒株傳播力更強,但癥狀更隱匿,特別是在年輕人和接種過疫苗的人群中,癥狀輕到容易忽略。
你以為你沒事,病毒卻可能已經在你身體里“開工”了。
有人天天測核酸都正常,直到出現嗅覺異常、肌肉酸痛,才開始懷疑?,F在的新冠,不是你想象的那種“發高燒、咳成狗”的樣子,而是披著“感冒外衣”的潛行者。
特別是有些人感染后,居然只是覺得“腦子不清醒”,或者“突然很累”,連醫生都差點看走眼。
像這種不發燒的情況,其實并不少見。根據近期的臨床觀察,新冠感染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體溫始終保持正常,但卻伴隨嗓子異物感、肌肉酸痛、頭暈、胃口差、腹瀉、嗅覺味覺變化、持續疲勞、鼻塞流涕等癥狀。
問題在于,這些癥狀都太“像別的病”了。你說流鼻涕,那像不像過敏?你說拉肚子,那像不像吃壞肚子?你說頭暈、乏力,誰不偶爾有點?但如果你最近接觸過人群、或者身邊有人感冒,哪怕你沒發燒,也要警覺。
我們不能再用“發燒”來判斷是不是感染新冠了。
一位在ICU工作的朋友說得很直接:“現在來的重癥,有相當一部分人前期根本沒發燒?!钡人麄円庾R到問題嚴重,已經肺部感染,甚至血氧下降。你說是不是嚇人?
其實病毒從來不會按劇本來。我們對它熟悉,它也在“學習”我們。每一次傳播,都是一次“更新換代”。這次的新冠毒株,在癥狀上更狡猾,更像普通感冒,卻有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免疫反應。
更棘手的是,有些人甚至出現“腦霧”,就是整個人迷迷糊糊、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這種情況可能持續幾天甚至幾周。它不像咳嗽、流涕那么明顯,但對生活的影響更大。尤其是學生和上班族,根本沒法集中注意力。
你要問我最擔心什么?我不是怕病毒變強,我是怕大家以為它“變弱”了,就徹底放松警惕。
不是說要恐慌。絕對不是。但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新冠沒走遠,它只是換了種方式出現在你身邊。
就像有些人感染之后,只有嗓子輕微發干,甚至以為是空調吹的,結果第二天開始全身酸痛,然后“中招”。還有的人,一開始只是覺得“飯沒味兒”,過了幾天才發現嗅覺味覺完全消失。這些“非典型癥狀”,正是這波病毒的“偽裝術”。
這不是道聽途說,而是我們臨床中實打實遇到的。
還有一點必須說:別指望舊經驗能判斷新病毒。
以前你覺得“我得過一次了,應該有抗體”,現在不一定管用。因為這波病毒株和之前的不完全一樣,它有可能逃過你體內的免疫識別,讓你“二次感染”,甚至三次、四次都不是不可能。
我見過一個病人,去年冬天陽了一次,春天又陽了一次,現在又出現癥狀了。他一臉懵:“不是說陽過一次就沒事了嗎?”我只能苦笑:病毒沒你想的那么講道理。
疫苗呢?有效,但不是萬能。打了疫苗,你的重癥風險會降低很多,但不代表你不會感染。很多輕癥感染者,就是接種了疫苗之后出現的,只不過癥狀比較輕。這是好事,但也容易讓人放松警惕。
我知道很多人現在已經“陽過好幾次”,覺得沒什么大不了。但別忘了,每次感染對身體都是一次挑戰。特別是對免疫功能本來就不穩定的人,比如老年人、慢病患者、孕婦、免疫抑制狀態的人,每一次都可能帶來不可逆的影響。
更何況,新冠后遺癥目前還沒有完全搞清楚。有人感染后幾個月還在咳嗽,有人持續頭痛,還有人出現抑郁、焦慮、睡眠障礙。這些你可能覺得是“小毛病”,但如果影響了工作和生活,那就是“大問題”。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會問,那我們到底該怎么判斷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我的建議是:只要你出現不明原因的身體不適,哪怕沒發燒,也要考慮新冠的可能性。
特別是出現嗓子異物感、持續疲勞、肌肉酸痛、嗅覺味覺減退、腹瀉、頭暈、流鼻涕、腦子不清醒這些問題,不要掉以輕心?,F在有很多家用抗原試劑盒,最好家里常備,有癥狀就測一下,別硬扛。
還有個現實問題不能回避:很多人陽了也不愿意承認。怕請假麻煩,怕被歧視,怕影響生活。但你不說,病毒不會放過你。更不會放過你身邊的老人和孩子。
我們不是要大驚小怪,是要有基本的健康意識。在公共場所戴口罩,勤洗手,保證睡眠,不去人多密閉的地方,這些不是“老生常談”,是最基本的防護。
你可以不怕新冠,但你得知道它還在。你可以不焦慮,但不能麻木。
最后說個門診看到的細節:一個帶孩子來看病的媽媽,自己也在咳嗽。我問她有沒有測,她說沒必要,自己只是“嗓子干”。結果孩子高燒39度,一測倆人都陽了。她一臉懊悔:“早知道我就早點測了?!?/p>
就是這種“以為沒事”的想法,讓病毒有了可乘之機。
我們誰都不想再經歷2022年那樣的高峰期,也不想再看見醫院人滿為患。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照顧好,把家人保護好。
病毒不講情面,它不會因為你“感覺還行”就繞過你。
這波新冠,不一定發燒,但一定不能大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