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持續高溫干旱,我市各地積極行動,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齊心協力、協同作戰,共同筑起抗旱保供防線。
漢中石門灌區
黨團沖鋒 齊心協力保供水
深夜,漢臺區鋪鎮新鋪村村民因灌溉用水問題緊急求助。漢中市石門水庫管理局鋪鎮管理站的黨員羅剛得知情況后,立即與放水員一起跨上摩托車沿渠道仔細巡查。巡查發現,南干渠一段渠道被人用石頭、雜草、編織袋、舊衣物等雜物設置了擋水墻,導致下游斷流。時間不等人,羅剛和放水員立即跳入齊膝深的渠道中,頂著蚊蟲叮咬徒手清除雜物。當汩汩清水暢通無阻地流向下游時,羅剛和放水員的手腳已是傷痕累累。
崔家溝管理站片區長李輝在幫助村組協調和整理水泵時不慎右臂骨裂,但嚴重的旱情讓他顧不上休息養傷。白天,他吊著綁帶四處奔波,協調調度上下游渠道輪流放水和抗旱機井鉆井工作;夜幕降臨,當灌區群眾都已休息時,他仍打著手電筒巡查渠道,安排人員打撈垃圾,確保水資源得到科學分配。
干旱導致二道關管理站片區渠道引水量不足。管理站迅速組建青年突擊小組,3名隊員晝夜摸排,最終在燕子河上游發現可用荒水。突擊小組緊急協調水泵、管道等設備,搶建臨時攔水壩,架設4臺潛水泵,鋪設百余米輸水管道,同時聯合村組施行“分段管理、分斗灌溉”,有效緩解了金華村、季豐村等6個村(社區)水稻秧田的“用水荒”問題。
略陽縣樂素河鎮
“鎮街吹哨” 干群同心紓水困
5月19日19時15分,略陽縣樂素河鎮任家壩村安置點生產生活用水突然中斷,128戶群眾陷入用水困境。危急時刻,當地立即激活“鎮黨委—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三級應急體系,并迅速啟動“鎮街吹哨、部門報到”應急響應機制,黨委帶領工作專班僅用10分鐘便抵達現場,并第一時間向縣消防大隊發出支援請求。
21時30分,一輛大型水罐車從縣城出發,沿著40公里蜿蜒崎嶇的山路疾馳,奔赴受困村莊。與此同時,鎮村黨員干部迅速行動,組織群眾清理儲水設施,為受水做好準備。經過黨群共同接力,當晚23時05分,10噸清水順利注入蓄水池,及時緩解了群眾的燃眉之急。
為應對持續旱情,樂素河全鎮設立了67個應急送水點,組建13支黨員突擊隊,實行24小時值班待命制度,并嚴格落實“先生活、后生產”的保供原則。12個村黨支部成立了66支抗旱巡查隊,每日對水源進行勘探監測,并開展節水宣傳教育。黨員干部組成“紅色服務隊”,主動為獨居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上門送水服務。村民們也自發組建“鄰里互助組”,在用水困難時期互幫互助,共享生活用水,形成了“干部帶頭、群眾參與”的抗旱合力。
佛坪縣袁家莊街道
“送水鐵軍” 翻山越嶺潤民心
持續的高溫干旱,讓佛坪縣袁家莊街道的群眾吃水遇到困難。5月20日清晨,一支由街道黨員干部志愿者組成的送水隊,肩扛著沉重的水桶,翻越陡峭山路來到了王家灣村老庵組。村民楊小女看著灌滿的三個儲水罐連聲道謝:“家里就我一人,這水真是送到心坎上了!”
在老庵三組家劉剛的院墻上,鮮紅的《抗旱倡議書》格外醒目,上面印有街道抗旱熱線號碼。街道創新建立“三級應急響應機制”,實行領導干部包片到戶,確保群眾訴求10分鐘內響應、1小時內處置到位。
面對旱情,袁家莊街道辦事處緊急啟動抗旱救災“百日攻堅”行動,開通“定制送水”服務,通過微信群接龍動態調配送水車輛,確保“缺水必應”。截至目前,抗旱服務隊已開展送水行動15次,累計送水32噸,惠及山區群眾103戶。
來源:漢中發布 編輯:燕子 審核:臨風
漢中市新媒體協會成員單位
法律顧問:陜西眾致(漢中)律師事務所 周樂律師
點擊在看,轉發周知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