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把警種職能同“下基層、知民情、解民憂、抓群防”有機融合——今年以來,陜西漢中市公安機關組織開展了“四下基層”千警進萬家暖心送平安主題實踐活動,持續推動宣防教育在一線、解憂紓困在一線、服務群眾在一線。
寧強縣位于陜西省西南角、漢中市西部,北依秦嶺,南枕巴山,是聯結大西北與大西南的主要門戶和黃金通道,素有“蜀道明珠”、“千里漢江第一縣”之美譽。
“四下基層”中,寧強公安機關深入踐行精心、用心、暖心“三心”工作法,建立千警進萬家“包村民警+鎮村干部+網格員”三位一體調處機制,下沉民警帶著“責任田臺賬”走村入戶,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轉化為房前屋后的“平安密碼”。
精心:打好反詐“組合拳”
“每一名民警都是反詐宣傳員,每一次入戶反詐知識必講!”
走訪民警深入居民家中,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講解以及案例分析等形式,向群眾普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知識。為了讓群眾更好地掌握防范技巧,民警結合近期發生的典型案例,詳細講解了常見的詐騙手段,面對面演示了“國家反詐中心”App來電預警、短信攔截以及詐騙舉報等功能和使用方法,切實提高群眾自我防范能力。4月以來,縣局反詐中心民警先后成功勸阻多起投資理財類電詐案件,為群眾及時止損64.5萬。
與此同時,刑偵民警堅持反詐宣傳跟著警情走,借鑒身邊真實案例,分析不同案件易受害群體心理,探索創新反詐宣防策略。通過開展“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場所、進單位、進景區”等“六進”反詐宣傳活動,以案說法,向群眾揭露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詐騙伎倆。同時在轄區電子屏推送音視頻,在宣傳欄布置宣傳海報、標語,形成反詐宣傳“抬眼可見、駐足可觀”的濃厚氛圍。
“這明顯是‘線上詐騙+線下取現’的新型詐騙套路。”4月7日,看著差點被騙走的164000元現金張女士仍然心有余悸。當天,縣局反詐中心接到轄區銀行工作人員電話,稱客戶張女士取走大量現金,可能遭遇電信詐騙。獲悉情況后,民警立即上門預警,經過耐心詢問,發現張女士先是遭遇刷單詐騙,后被誘導投資“大單”獲得更多收益,當她準備把16余萬元現金送給取貨的網約車司機時被民警上門攔截,這才避免了大額財產損失。
為提升預警勸阻工作質效,反詐中心民警針對轄區銀行、金店、快遞等行業從業人員開展反詐培訓,有效拓展預警渠道,進一步完善“短信+電話+見面”預警勸阻方式,對高危預警信息實行快速反應,反詐成員單位緊密協作,成功勸阻各類電詐案件14起,預后歸零工作保持顯著成效。
用心:群眾利益無小事
伴隨旅游旺季到來,寧強縣青木川古鎮游客量持續攀升,群眾報警求助也隨之增多。面對這一挑戰,108國道沿線派出所紛紛加強轄區主干道巡防頻次,為往來游客提供高質量服務。
“民警效率太高了,不到2個小時就幫我找回手機!”4月6日,沈女士將一面錦旗送到燕子砭派出所并接連道謝。“服務群眾無小事嘛,能辦當即辦,下次可要看護好個人財物。”民警熱情提示。游客楊女士游玩時不慎將身份證遺失,導致其出行受阻,燕子砭派出所民警獲悉后,經多方聯系迅速幫楊女士尋回身份證件,事后楊女士專門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感謝你們及時普法,還幫我們化解了工資糾紛。”4月22日,漢源派出所接到轄區阻工警情,詳細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后,民警聯合相關部門對施工單位、當事群眾開展調解,經過多次溝通協調,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握手言和。
5月13日,代家壩派出所接到王女士報警求助,稱自己上街購物時不慎將手機遺失。接警后,民警迅速趕赴現場,由于事發地點人員流動較大,值班民警一邊向王女士了解詳細情況,一邊調取周邊監控尋找線索。經過仔細甄別,發現王女士購物時不慎將手機滑落至某攤點貨物內,該攤主早已收攤前往其他鄉鎮。后民警迅速聯系周邊派出所,成功幫助王女士尋回手機。王女士對民警高效負責的工作態度深表感謝,稱贊道:“本以為找不回來了,沒想到民警這么用心!”
“四下基層”中,民警堅持發揮好各警種優勢,切實將人民群眾“急難愁盼”轉化為“履職清單”,做到“小案不小看、小事不小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贏得轄區群眾一致好評。
暖心:安全知識送到家
“老百姓關心什么,我們就多多宣傳什么。”
派出所民警緊盯轄區近期降雨量少、風干物燥等特點,及時聯動“紅袖章”、社區工作人員加大消防安全知識宣傳力度,在社區擺起“宣傳攤”,對巡邏發現的飛線充電、私拉電線、消防安全通道堵塞等消防安全問題,及時對責任群眾進行安全教育并當場整改,強化群眾消防安全意識,防止事故發生。
交管民警深入開展“美麗鄉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講系列活動,將“交警手勢操”等交通安全知識與惠民演出、主題競賽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相結合。民警結合近年典型事故案例,生動直觀地剖析了酒駕醉駕、超員超載、不佩戴安全頭盔、不系安全帶等常見交通違法行為的嚴重危害和后果,現場演示了如何正確佩戴安全頭盔和使用安全帶,力促群眾交通安全防護、知危險會避險能力的提升。
禁毒民警深入農村,走進田間地頭,與正在勞作的村民們面對面交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講解毒品原植物罌粟、大麻等形態特征及辨別方法,同時還通過展示毒品原植物圖片、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村民普及種植毒品原植物的違法性和嚴重后果。期間,民警利用無人機開展禁種鏟毒宣傳活動,以科技賦能禁毒工作,極大地提高了禁種鏟毒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為實現毒品原植物“零種植”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日要覽
審 核:李彤華
值班編輯:郭怡男
稿件來源:陜西警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