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華北平原的老鄉們明顯覺著不對勁。
清明過了本該回暖的天,夜里卻冷得能呵出白氣。
農技站的大喇叭一大早就響起來,說未來三天有強降溫。小麥正處在拔節期,這時候遭了凍可不得了。村里的王老漢蹲在地頭直嘆氣,去年就因為倒春寒減產一成多。
“霜前冷,雪后寒”,老一輩傳下來的諺語真應驗了。
但光靠老經驗也不行,現在得把科學辦法用上。鎮政府的農技員挨家挨戶講,澆水能提高地溫。還有人建議撒草木灰,既能保溫又能當肥料。
可有些老鄉犯難了,家里壯勞力都出去打工了,人手不夠咋辦?村里很快組織了互助隊,年輕的幫著年老的澆地施肥。縣農業局的專家還通過視頻連線,教大家看麥苗的受災情況。
“葉子發蔫但芯子沒凍壞的,還有補救機會。”這話讓不少老鄉松了口氣,趕緊跟著指導動手干。我個人覺得,老輩的土辦法是寶,可也得跟上新技術。
就說這草木灰,以前都是憑感覺撒,現在講究按比例配。南方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華北小麥最怕這倒春寒突襲。
但也不是沒辦法,關鍵是要盯著天氣預報提前準備。前幾年隔壁縣有個村子,就是提前灌水,抗住了凍害。
他們的經驗現在成了范本,印成小冊子發給大家。
不過還有個問題,萬一降溫持續時間長咋辦?農技員說可以準備防凍劑,但得去正規店里買。眼下最要緊的是,別等苗子凍壞了才著急。
行動清單記好了:先查自家麥苗長勢,再聯系村里互助隊,最后問問鎮上農技站。農時可不等人,這幾天正是和天氣搶時間的時候。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老祖宗的話到啥時候都不假。只要咱把土辦法和科學招結合起來,就不怕天氣搗亂。
具體每種作物的詳細護苗法,咱下回再細嘮。
總之,現在動手早一點,秋收就能多收點。關注網易號“三農氣象站”,后續還有更多實用農技分享。
種地靠天更靠人,提前打算心不慌,豐收日子在前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