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中煙紅塔集團昭通卷煙廠,有一位紅塔集團“勞動模范”獲得者,他最喜歡講三句口頭禪。
調整零配件
第一句:“要讓零件價值最大化”
當其他修理工還在按照設備維修手冊定期更換零件時,陳平卻盯著更換下來的廢舊零件發起了呆:“這些零件明明還能繼續使用,為啥非要提前換掉?”。
在設備生產運行中,提前定期更換零配件容易造成零配件的浪費,如果等設備故障后才更換零件,又十分影響生產效率,還可能損傷更多相關組件,這一直是設備維修中的一大矛盾。
“預防性維修不是盲目更換,而是要讓零件價值最大化。”當陳平的口頭禪在車間傳開時,不少老師傅直搖頭:“德國人設計的設備,難道還不如你懂?”
但陳平的犟勁上來了,他蹲在廢料堆前,像考古學家般翻找出一個個被換下的齒輪、軸承等,逐個測量磨損痕跡,對各種易損零件的生命周期進行統計,通過大量數據幫助確定易損零件的平均最長壽命。拿捏這個“既不浪費又不滯后”的平衡點,讓零件盡可能使用更長時間,成了陳平的拿手絕活。
在帶隊攻關技術難題之余,陳平還將好的維修經驗和方法在縱向上推廣到各班組,橫向上推廣到其他機型。經過車間修理團隊一系列的努力,在陳平“預防性維修”的魔法下,硬是把ZB48A的臺時產量頂上了12.8箱的新高度,外觀質量也得到整體提升。
觀察設備運行狀態
第二句:“不行,我這心里扎著刺”
“輔料有差異,設備就得更精準。”陳平說。在日常生產中,不同廠家的輔料或多或少都存在差異,為了降低輔料差異對生產效率和質量的影響,陳平對設備各機構間的調校精度要求極高,如果維修手冊要求調校允差為0.2mm,那陳平就要調到0.1mm才放心。
有時候,當同事看到他滿眼血絲,就知道這位“紅眼修理工”又去精調設備了。如果精度不夠,就算設備能夠正常運行,陳平也不放心,總覺得“心里扎著刺”。
昭通卷煙廠近年來新引進了FOCKE-FX2包裝機,該設備對內框紙切刀調校要求極高。按照要求,內框紙切割輥兩側到反襯輥平行間隙需要調到0.01mm,盡管這一精度已經十分嚴苛,但陳平仍不滿足。
他提出了“藍油著色精調法”,即在完成0.01mm調整后,將易擦洗的藍油涂在切割輥兩側,盤動刀輥,觀察滾壓后刀輥兩側的藍油分布情況,直到兩側藍油顏色一致,才能確保切割輥與反襯輥平行度良好。
在他的堅持下,經過這樣的精準調校,FOCKE-FX2包裝機內框紙裁切效果提升,昂貴切刀的使用壽命得到大幅延長,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教授徒弟
第三句:“兩顆炮彈不能落在一個坑”
帶徒弟方面,陳平也有著一套自己的方法論,他崇尚“實踐出真知”“放手式培養”。在徒弟們眼里,陳平既是嚴厲的師傅,又是最靠譜的“戰友”。每次設備故障,他都像帶著新兵上戰場的將軍一樣,手把手教徒弟拆裝、排查、修復。
“別怕,照我剛才教的方法來調。”陳平退后半步,看著徒弟小李顫抖著手用工裝調整FOCKE-FXS轉塔I 24組折疊成型組件。當調整工裝因手滑而“咣當”落地時,小伙子臉都嚇白了,呆呆地望著陳平。
這種事常有發生,徒弟們手生犯錯,不是螺釘落地,就是裝錯了零件,這要是換別人早就火冒三丈,但陳平卻擺擺手道:“兩顆炮彈不能落在一個坑,犯錯很正常,但不能犯同樣的錯”,這是陳平帶徒的黃金法則。
他鼓勵徒弟大膽出手,把每一次失誤都變成成長的階梯。他的“包容式教學”,讓車間成為了練兵場,維修手冊上那些生硬的參數在實戰中化作年輕人肌肉記憶,讓他的徒弟們也快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維修能手。有人說他心大,他解釋:“不摔跟頭哪能學會走路?重要的是摔完得知道咋爬起來!”
陳平的3句口頭禪,恰似3把鑰匙,打開了設備維保與匠心傳承的智慧之門。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車間,他又開始了新一天的“設備問診”,遠處傳來徒弟們的吵鬧聲,他嘴角不自覺地揚起。在這位“犟醫”心里,或許最得意的“作品”,正是車間里這些運行“溜刷”的設備,以及這群生龍活虎的年輕人。
(圖片由云南中煙紅塔集團昭通卷煙廠 周倫 付昌衛 崔艷文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