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菲律賓中期選舉慘敗后,馬科斯家族在參議院近乎失控,杜特爾特陣營不僅強勢拿下多個參議席,老杜還高票當選達沃市市長,政治根基穩(wěn)如泰山。
沉默48小時后,馬科斯罕見低頭,通過社媒求和,希望一筆勾銷三年恩怨。此時莎拉彈劾案未決,老杜仍在海牙監(jiān)禁,表態(tài)誠意幾何?
馬科斯真心求和還是裝的?杜特爾特會原諒馬科斯嗎?
紙牌倒塌
馬科斯家族的政治噩夢在中期選舉后徹底上演。他們在參議院的勢力像大廈傾塌,12個議席爭奪戰(zhàn)中僅拿下6席,而杜特爾特陣營一口氣斬獲5席,剩余2席被反對馬科斯的阿基諾家族收入囊中。數字赤裸裸地展示著馬科斯掌控參議院的夢想破滅了。
選舉結果宣布的48小時里,馬科斯反常沉默。這位平日舌燦蓮花的總統(tǒng),居然像是被卡住喉嚨,一言不發(fā)。
當他終于開口,卻是通過社交媒體發(fā)表的求和宣言:"我希望與每個人和睦相處。我需要朋友,而不是敵人。"這番話從一位剛剛將政敵送進海牙監(jiān)獄的總統(tǒng)口中說出,簡直讓人啼笑皆非。
馬科斯的盟友埃斯庫德羅忙著打圓場,說什么"樂見和解",可那些場面話連他自己都不相信。參議員羅薩則直接戳穿這場戲碼,提醒大家別忘了,馬科斯曾向他信誓旦旦保證不會與ICC合作,轉頭就把老杜送上法庭。
這一幕幕政治轉折揭示出一個殘酷真相:馬科斯的權力基礎正在搖搖欲墜。他連莎拉的彈劾案都推不動了,更別提繼續(xù)清算杜特爾特家族。
面對如此被動局面,這次求和是真心還是緩兵之計?從馬科斯過往的政治手腕看,答案不言自明。而這一切的根源,正要追溯到兩大家族從聯盟到反目的曲折歷程。
恩斷義絕
要理解今日馬杜兩家的水火之勢,必須回到2022年大選。那時的莎拉·杜特爾特放棄了總統(tǒng)競選,轉而與馬科斯組成"夢幻聯盟"競選正副總統(tǒng)。憑借杜家在南部的根基和馬家在北部的勢力,兩人以55%的壓倒性得票率贏得選舉。馬科斯的姐姐伊梅甚至稱這是菲律賓政壇的"天作之合"。
然而這場聯姻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導火索。老杜一直認為莎拉才是"最合適的總統(tǒng)人選",而私下里評價馬科斯"軟弱無能"。選后,杜特爾特陣營要求馬科斯分配半數內閣席位給盟友,遭到了斷然拒絕。
更讓莎拉難堪的是,她非但沒能如愿出任國防部長,反而被安排到權力較小的教育部。權力的蛋糕被馬科斯一家獨享,莎拉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邊緣化。
2024年初,兩家矛盾徹底爆發(fā)。馬科斯提出修改憲法以吸引外資,杜特爾特家族卻認為這是為延長總統(tǒng)任期鋪路。老杜公開痛斥修憲是"獨裁者的陷阱",馬科斯則高喊"新菲律賓運動"反擊。杜特爾特家族成員甚至直接喊話:"馬科斯干不好就滾蛋!"
外交政策上的劇烈轉向更是加劇了分歧。馬科斯不僅全面倒向美國,重啟美菲聯合軍演,還在南海問題上頻頻挑釁中國,與杜特爾特時期的務實外交形成鮮明對比。莎拉公開批評這種政策"讓菲律賓淪為美國棋子"。
最后一根稻草是馬科斯默許眾議院調查杜特爾特禁毒戰(zhàn)爭,甚至將老杜交給ICC。這徹底擊碎了兩家聯盟的遮羞布,也為今日的政治格局變化埋下了伏筆。
這段從合作到反目的曲折歷程,正是理解當前菲律賓權力格局的關鍵。隨著馬科斯與杜家的決裂,菲律賓政壇開始了一場激烈洗牌,最終導致了今日的政治變局。
變局之戰(zhàn)
中期選舉的結果像一記政治地震,徹底改變了菲律賓的權力版圖。參議院內,杜特爾特陣營的強勢崛起使馬科斯控制參議院的夢想破滅。在24名參議員組成的臨時法庭里,至少需要16人投下贊成票才能通過對莎拉的彈劾。
然而,現在明確支持杜特爾特的就有7人,其中還包括馬科斯的姐姐伊梅——這位家族內鬼在關鍵時刻選擇了站隊杜特爾特。
面對這樣的局勢,莎拉底氣十足地表示,自己巴不得彈劾案趕快進行,這樣就能在投票時看到一場"血洗"。她這種自信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基于對參議院實力對比的精準計算。
更令馬科斯頭痛的是,杜特爾特家族在地方選舉中的表現堪稱輝煌。老杜本人高票當選達沃市市長,這已經是他第八次坐上這個位置!他的長子保羅連任眾議員,幼子塞巴斯蒂安則高票當選副市長。這一家子幾乎包攬了達沃市的主要職位,牢牢握住了菲南大本營。
伊梅·馬科斯在這場權力博弈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當初,馬科斯逮捕杜特爾特的時候,伊梅極力反對,并以議員身份呼吁懲治那些參與逮捕的人。這一步棋現在看來異常明智,為馬科斯家族留下了政治緩沖空間。
普通菲律賓民眾對這場兩大家族的斗爭則表現出復雜情緒。在菲北地區(qū),馬科斯家族仍保持相當支持率;而在菲南地區(qū),尤其是棉蘭老島,杜特爾特的支持率則堅如磐石。這種南北分化反映了菲律賓社會的深層割裂。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政治精英之爭擠壓了菲律賓民生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議題的關注度。當政客們忙于權力游戲時,普通民眾的生活困境卻鮮少成為政策焦點。
菲律賓政壇的這場變局,不僅僅是內部力量的重組,還深受國際因素影響。美中兩國在菲律賓的博弈,更為這場政治劇增添了全球維度的復雜性。
大國棋局
在菲律賓這個彈丸小國的政治博弈背后,實則是大國間的暗流涌動。馬科斯上臺后,美國立即加大了拉攏力度。美菲聯合軍演頻率激增,規(guī)模擴大,美軍還重返菲律賓前軍事基地。這些動作與杜特爾特時期的"獨立外交"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杜特爾特曾宣布"與美國分手",并積極發(fā)展與中國的關系。
ICC調查杜特爾特禁毒戰(zhàn)爭成為馬科斯打壓政敵的便利工具。表面上,馬科斯堅稱自己"不干涉司法",但眾所周知,將杜特爾特送往海牙受審,正是馬科斯默許的結果。國際司法機制被巧妙轉化為國內政治斗爭的武器。
南海爭端更是成為兩大家族立場分化的催化劑。馬科斯上臺后頻繁在南海問題上挑釁中國,刻意強化與美日的安全合作。這種策略雖然贏得了美國的贊賞,卻導致中菲關系急劇惡化,也引發(fā)了菲國內對經濟利益受損的擔憂。
展望2028年總統(tǒng)大選,這場馬杜兩家的權力博弈已經成為前奏曲。莎拉的總統(tǒng)夢從未放棄,而杜特爾特家族在地方選舉中的穩(wěn)固表現為她提供了堅實基礎。馬科斯此時的低頭求和,很可能是為了避免在任期結束后面臨清算報復。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賓政治的不穩(wěn)定性已經引起國際投資者的警惕。外國直接投資增速放緩,經濟增長前景蒙上陰影。政治精英們或許應該意識到,他們的權力游戲正在透支國家的未來。
這場大國棋局中,菲律賓的政治精英們像是棋子,以為自己在下棋,卻不知早已被更大的力量操控。馬科斯和杜特爾特之間看似個人恩怨,實則折射出地區(qū)地緣政治的復雜博弈。
無論這場博弈最終如何收場,對菲律賓普通民眾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政治穩(wěn)定帶來的經濟發(fā)展,而非精英之間永無休止的權力爭斗。
結語
馬杜兩家的權力博弈,是菲律賓門閥政治的又一幕悲喜劇。從合作到反目,兩大家族的恩怨牽動著國家神經,馬科斯此刻的橄欖枝既是無奈之舉,也是理性抉擇。
杜特爾特家族從絕境中反撲成功,和解能否達成取決于兩家權力平衡。面對2028年大選,今日的妥協可能是為明日的復仇儲力。
政治精英的無休止爭斗中,普通菲律賓人更期待的是穩(wěn)定與發(fā)展。當兩大家族勾心斗角時,誰又真正思考國家未來?
信息來源
中國網 菲律賓中期選舉落幕,誰是贏家?
新京報 菲律賓總統(tǒng)馬科斯:愿與杜特爾特家族和解
魯中晨報 菲副總統(tǒng):“如果被害就找總統(tǒng)算賬!”總統(tǒng)回應
每日經濟新聞 80歲杜特爾特獄中當選市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