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粵港澳相關部門,在廣州召開推動“灣區標準”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軟聯通”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9項“灣區標準”正在公示,即將正式發布實施,標準聚焦大灣區產業、營商、文化等方面。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局長 陳新烈:以《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工程規劃設計規范》為例,該標準將有助于實現通信配套基礎設施工程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系統破解通信基站選址困難、管網建設協調復雜、設施管理標準缺失等突出問題,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中通信設施的統籌布局提供技術支撐。
《法人和其他組織跨境身份認證技術規范》,將有助于推進跨境電子簽名互認,為企業等法人和其他組織跨境身份認證提供技術指導,提高跨境供應鏈合作效率。
《珠寶零售企業經營規范》將進一步推動粵港澳三地珠寶產業聯動和要素流動,鞏固大灣區作為全球珠寶貿易樞紐和珠寶加工制造基地的地位。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司司長 肖寒:“灣區標準”作為粵港澳三地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共需、共享的載體,已成為越來越多灣區人的共識。截至目前,“灣區標準”的總數已經達到235項,覆蓋交通、醫療、食品、養老、托育、氣象、餐飲、文化等領域。
香港澳門特區政府鼓勵“灣區標準”落地實施
“灣區標準”全稱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執行標準,是指經粵港澳大灣區利益相關方共同協商確認的,在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實施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等各類標準,以清單形式公布。在今天的發布會上,香港和澳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政府鼓勵“灣區標準”推廣實施。
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副局長 陳祖榮:澳門特區一直積極通過現有粵港澳三地標準化合作協調機制,深化落實“灣區標準”的相關工作,鼓勵企業采用“灣區標準”,未來,澳門特區將與粵港一同持續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積極推動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實現“同一個灣區、同一個標準”的目標。
香港特別行政區工業貿易署署理副署長 邱詩穎: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正合作推動制定照護食“灣區標準”。如這個標準成功制定及推廣,將有助業界推出更多適合長者的食品。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經發布的235項“灣區標準”,共有3563家(次)單位參與,其中,內地單位2752家(次)、香港單位499家(次)和澳門單位312家(次),涵蓋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
市場監管總局港澳臺辦公室副主任 朱忠良:繼續推動金融、醫療、教育、交通等標準互通共融,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便利、高效跨境流動。推動三地制定的高水平“灣區標準”轉化成國際標準,將更多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確認為“灣區標準”,提升“灣區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水平。
“灣區標準”助力港珠澳大橋智慧運維
記者了解到,“灣區標準”啟動五年來,有效推動了三地在基礎設施、民生、人文等領域互聯互通。其中就有多項不少灣區標準,已經在港珠澳大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在建成后就立刻面對超長壽命保障、復雜系統養護等挑戰,粵港澳三地專家與科研團隊歷時4年,陸續完后了《橋島隧智能運維數據標準體系 建設指南》等系列“灣區標準”。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 景強:一共是六大類,有應用基礎類的,包括建模類的,包括運維支撐類的,我們形成了一個體系,現在在灣區標準的平臺上發布了27部。
在港珠澳大橋的西人工島上,數字大屏如同“智慧大腦”,實時呈現大橋的三維模型、設備狀態與交通流量。在臺風季期間,系統還可以基于北斗定位與邊緣計算技術,對橋面振動、索力變化等參數進行毫秒級分析。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 景強:無人機、爬壁機器人還有水下的無人船,把周圍水下結構的變化可以感知清楚傳遞回來。有了這些信息,我們可以制定年度的養護計劃,也可以根據大橋的情況,實時預警。
標準的實施有效提升大橋運行管理效率和災害防御水平,同時這一標準體系通過開放接口與數據規范,為粵港澳大灣區其他交通工程提供可復用的技術模板。
隨著灣區內交通設施日益完善,“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成為灣區通行新風尚,大橋通車量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局長 陳新烈:《基于信息化協同平臺的跨域機動車服務要求》和《基于信息化協同平臺的跨域機動車服務流程》2項“灣區標準”,為公安、海關等部門智能監管數據的聯動與共享提供系統支撐,可以幫助快速準確獲取車輛信息,助力卡口驗放時長縮短至60秒以內。
“灣區標準”筑牢食品“保鮮鏈條”
此外,灣區標準在食品安全領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過去粵港澳三地冷鏈運輸因體制機制差異,作業標準不統一,跨境運輸中冷藏、冷凍食品腐損率較高,為此,三地多部門共同制定《冷藏冷凍預包裝食品流通作業規范》等灣區標準,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這家位于珠海橫琴的冷鏈運輸企業每天都有十輛冷藏車將冷凍食品運往香港,工作人員正嚴格按照冷鏈運輸 “灣區標準”進行規范操作。
橫琴大昌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倉庫管理人員 張友軍:這是我們在裝貨的一個流程,首先從冷庫推出來測溫度,然后再開車測溫度,這個倉庫要負18攝氏度,車里面要負18攝氏度才可以達到這個標準。
食品冷鏈運輸對溫度的要求非常嚴格,任何一個中間環節出現 “斷鏈”現象,都可能導致食物腐壞。
灣區標準規范細化了冷鏈流通作業環節和冷鏈配送裝車環節的溫度控制,同時結合冷凍類商品、冷藏類商品的品種,以及收發貨封閉月臺溫度、存儲溫度、配送車廂內溫度等關鍵因素,提供了全面且有效的指引。據悉,“灣區標準”施行后,冷藏、冷凍食品腐損率降低了15%左右。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