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回憶錄》是近現代史學界的一本名著,這本書在豆瓣上的評分8.8,常見于各種學者的推薦書單之中。
《李宗仁回憶錄》之所以這么有名,一方面是因為李宗仁這個人地位顯赫,是國民政府時期的第二號人物,地方實力派中的頭號人物,李宗仁白崇禧“如擁護中央、服從政令,則舉國大小諸侯,多會聞風影從;他二人如背叛中央,帶頭造反,則各地勢力,也會作或明或暗的響應”。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李宗仁這個“口述者”找了一個強力的“執筆者”——史學名家唐德剛。唐德剛的著述就不用多介紹了,他的史學功底當然沒得說,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文筆非常好,向來自視甚高的李敖稱唐德剛“才氣之高,舉國罕匹”,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稱他為“公認的當代中國別樹一幟的唐派散文家”,行文詼諧直接、氣勢極盛、妙趣橫生。這一點,相信看過唐德剛文章的人都有體會。
《李宗仁回憶錄》一方面是有史料價值,另一方面是有文學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二者混淆,即不能因為這本書非常好看,就認定這本書完全可信,否則就會產生非常多的誤解。
回憶錄是某個人基于個人立場對往事的回憶,在客觀性上常有不足,作者往往要么惡意貶低對手,要么過分美化自己,這也是回憶錄這一體材長期以來最為人們所詬病的地方。而在那么多的回憶錄中,我們尤其要警惕一大門類,就是“失敗者的回憶錄”。因為失敗者比成功者更加難心平氣和,其回憶更難客觀。
另一方面,失敗者是處在一個困頓受限的環境里寫書了,這也影響了他們的客觀性。比如陳立夫晚年被蔣介石趕到美國,面對采訪者對蔣介石有很多批評,但回到臺灣后,他寫的回憶錄就全是對蔣介石的溢美之詞了。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等等。而且我們知道,真正的勝利者是很少寫回憶錄的。
李宗仁和蔣介石斗了大半輩子,最后在1949年徹底宣告失敗,跑到美國后他寫了這本帶著不少怨氣的回憶錄。但這本書寫到后期還未完工,他就不辭而別返回大陸了,把后續工作交給了唐德剛。這么做有一個好處,就是李宗仁沒有受到環境的限制,能夠說出他心里的真實想法。他沒有必要為了迎合某種觀點去罵蔣介石——他罵蔣介石,純屬個人恩怨。
看過《李宗仁回憶錄》的人,大概都能感受到李宗仁對蔣介石無法遏制的恨意,甚至可以說,整本《李宗仁回憶錄》就是圍繞著李宗仁對蔣介石不同時間段的批評而展開的:北伐時期的蔣介石、抗戰時期的蔣介石、解放戰爭時期的蔣介石。
李宗仁對蔣介石的不少批評是可信的,比如蔣介石擅長權術,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作風欠正派,喜歡犧牲法紀籠絡下屬,遇事喜歡蠻干,常常過于固執,“偏私狹隘,剛愎黠傲,猜忌嫉妒,無不具備”,“一味制造奴才,不敢培植人才”……
這些缺點,蔣介石確實有,但真的有李宗仁說得那么極端嗎?恐怕也未必。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宗仁對抗戰勝利后東北爭奪戰的描述:
四平會戰之后,東北民主聯軍撤退到了松花江以北,白崇禧主張乘勝追擊,一舉搗毀“共軍中樞”,但蔣介石不許。李宗仁就說:“蔣先生不是不想殲滅共軍,而是討厭這主意出自白崇禧,縱可打一全勝的仗,他也寧可不要?!?/p>
就因為白崇禧主張追擊,蔣介石就放棄追擊了?這個說法未免太荒唐太兒戲了,今天我們已經知道,蔣介石下令暫緩追擊,和白崇禧的提議完全沒有關系。
李宗仁還說,淮海戰役期間,黃百韜兵團被圍,邱清泉拒絕支援,甚至蔣介石親自打電話命令邱清泉出兵,邱清泉都堅決不出。李宗仁說,為什么蔣介石都出面了,邱清泉還不出兵,因為蔣介石暗中授意邱不要出兵,因為黃百韜兵團是雜牌部隊,原屬于余漢謀、楊森等人,蔣介石巴不得看著他們被消滅……
李宗仁的這段描述,完全是無稽之談,而且水平低得令人嘆氣。我們知道,蔣介石對淮海戰役是非常認真的,他也把此戰看成國軍的生死存亡之戰,怎么可能白白看看黃百韜兵團覆沒?事實上,邱清泉援助黃百韜已經算相當出力了。
不管李宗仁是明知不是如此,非要這樣說,還是被恨意沖昏了頭腦,總之他明顯過于偏激了。
除了批評對手,本書還有一條暗線,就是美化自己。豆瓣網友評論說:“如果相信這書說的都是真的,那李宗仁真是古今少有的完人。”“德公,這一切的一切,是否有點過于完美了?”
還有網友評論一句話概括此書:“本書內容:中央沒有一個有腦子的,國府沒有一個有德行的,全國只有我聰明機智才德兼備;蔣禿是個大壞蛋,沒干過一件好事,每次犯錯都是因為沒聽我的……”
在李宗仁的回憶中,北伐是他大力促成的,蔣介石不情不愿;蔣介石的幾次下野,包括兩廣事變、中原大戰,他都沒有參加;1948年競選副總統,并不是要和蔣介石爭,而純粹是為了國家……
李宗仁確實是一位才德兼備的重要人物,他出身牧童,作風純樸,善于團結同僚和部下,有主帥風范,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他真的像他說得那么純粹良善嗎?唐德剛說得好:他要真的完全是個正人君子,那么他早在國民黨風云詭譎的政海中覆滅了。
作為《李宗仁回憶錄》的執筆人,唐德剛對此當然有所察覺。在本書的《序言》中,他將李宗仁比作黎元洪,并認為二人都是“渾渾而有機心”的那種人——外表看起來忠厚,但也懂得狡詐之術。這并不是批評李宗仁和黎元洪,在那個年代,這不僅是他們的成功之道,更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