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中美談判有了突破,歐盟明顯坐不住了,直接對美方發出最后通牒,不過開出的價碼,居然比中方還要狠,特朗普會妥協嗎?
上個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擺出一副高關稅棋盤后,逼得各國不得不接招。然而,隨著中美和美英分別達成不同程度的協議,歐盟似乎也看到了機會,開始向特朗普“要價”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歐盟27國居然比中方還要強硬。
(和中英分別談判后,特朗普施壓歐盟)
對于歐盟來說,不慌不忙或許才是當前談判的正確打開方式。此時美國正忙著消化與中國及英國的初步協議,而歐盟卻在靜觀其變,趁機摸透美方的底牌。
近日,就在中美、美英談判告一段落之際,特朗普顯然不想放過歐盟,又迫不及待地把壓力轉移到了這邊。而這一次,歐盟卻并沒有被嚇倒。瑞典官員直接放話稱,如果歐盟最終只會獲得類似于美英協議的結果,那么美國就要做好被反制的準備。
(瑞典官員警告反制美國)
美英協議究竟有多“不堪”?其中,保持了美國對英方10%的基準關稅,而前提條件是,英方對美國做出了很大讓步。值得一提的是,中美談判后,雙方也是互降關稅到10%,當然這是中方強硬反制的結果。
那么對歐盟來說,既想對美強硬,還不滿足于10%的關稅,難道是想比中方更硬氣的對待特朗普的關稅大棒?
其實瑞典官員的這番話,不僅僅是說給美國聽,實際上也是在為歐盟成員國提神醒腦。畢竟,團結一致才能確保在未來的談判中不落于下風。面對美國施加的壓力,法國貿易部長洛朗·圣馬丁認為維持10%的基準關稅是“不可容忍”的。由此可見,歐盟內部已形成了一股反對屈從于美國壓力的合力。
當然,盡管雙方在關稅問題上針鋒相對,但在涉及其他領域的合作上,還是多多少少找到一些共同點。比如在解決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以及關鍵技術領域的合作上,美歐也開始了建設性接觸。歐盟委員會的謝夫喬維奇就透露,他們希望通過合作奠定更深層次的基礎。
(歐盟委員會:希望通過合作奠定更深層次的基礎)
但這如同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展現了歐盟的靈活以及對長期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則提升了美歐關系的復雜性。很難將這種曖昧的態度界定為單純的敵對或友好。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策略猶如一塊試金石,在測試傳統盟友關系的同時,也在催化一種新的不信任氛圍。這種動搖可能會導致更多國家尋求更為獨立的國際合作方案,比如瑞典日前提議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這一提議無疑讓美國國內感到不安,如果歐洲真的轉身投向亞太區域合作機制,那么美國將失去一個重要的市場支撐。在美國國會議員緊急召開聽證會的背后,體現的是對全球秩序重新洗牌的擔憂。
總的來說,歐盟與美方的交涉與談判策略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面對特朗普,歐盟軟硬兼施)
首先,優先通過談判尋求豁免,歐盟提出以增加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和大豆進口、降低歐盟汽車關稅、擴大對美國軍火采購等讓步,換取美國取消或暫緩關稅。歐盟曾建議美歐互相取消所有工業品關稅,但被美方拒絕。
其次,利用“暫停期”爭取緩沖,歐盟已暫停原定于2025年3月底到期的部分反制措施,為談判爭取時間。歐盟委員會與美國貿易代表保持“坦率”對話,試圖在90天暫停期內達成協議,避免關稅全面升級。
最后,用多邊與區域合作對沖美方造成的風險。歐盟通過《南方共同市場自貿協定》和加強與加拿大、亞洲國家的貿易關系,分散對美依賴。歐盟聯合中國、日本等成員,推動WTO爭端解決機制改革,以應對美國單邊主義。
未來,若美歐談判破裂,歐盟將于2025年7月前實施反制關稅,重點打擊美國汽車、飛機和農產品,同時通過WTO訴訟施壓。
(歐盟通過WTO訴訟施壓美國)
但是貿易戰可能導致歐盟對美出口損失超3800億歐元,并推高歐洲通脹、加劇供應鏈動蕩910。
歐盟需在“維護多邊規則”與“避免經濟代價”間平衡,其反制力度將取決于美國是否將關稅作為談判籌碼而非終極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