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引言:又倒下一家街坊老字號了。
作為廣州最大型的海鮮酒家之一,相信不少老廣對漁民新村都不陌生了。
然而,這個陪伴了廣州街坊二十年的老字號,也因為無法經營下去,而選擇關門了。
停業公告是在4月30日發出來的,公告內容顯示“因為本店租賃合同到期,決定逐步開始暫停營業,并將于5月15日完全停業”。
也就是說,這間擁有10萬+/平豪宅盤蔭蔽的漁民新村楊箕店,如今已經落下帷幕了。
從去年開始,餐飲行業利潤下滑、虧損、關店的消息,就像積蓄噴發剎那的巖漿,不僅襲擊著一個個餐飲巨頭,小玩家更是成為了這場內卷戰中的炮灰,其中不乏幾十年擁躉的老字號。
那些裝滿回憶的老地方正一個個消失。
曾號稱“廣州海鮮航母”
如今門店從28家縮至6家!
想當年,漁民新村真算得上是廣州酒店霸主了,廣州人吃東西講究“新鮮”,講究“原味”,他們喜歡親自選擇食材,希望能吃到“看得見的新鮮”。
而漁民新村憑借“海鮮超市+海鮮餐廳”的創新模式,以及透明廚房的展示模式,讓顧客看得見海鮮處理、煮制等一條龍開放式操作。
因此,當年漁民新村的生意非常火爆,很多門店從早茶到宵夜全天服務。
上百斤的深海龍躉,6公斤的鮮活阿拉斯加皇帝蟹,5公斤以上的波士頓生猛龍蝦……都是熱門貨,當時漁民新村每天保持供應200~300個游水海鮮品種都不是問題。
當年生意好的時候,創始人黎永星也是很“財大氣粗”,2014年斥資10億元,在廣州新CDB區上打造奢華大氣的“漁民新村”旗艦店。
實際上,黎老板本人也很愛買地,因為對他來說租金不斷地變化會使經營越來越困難。
“你租的鋪和買的鋪,對商戶來說并不是同一個生意,十幾年的租金基本上能買下那個鋪位了。”
據無冕財經報道,漁民新村二十多家店中,有9家店都是自有物業!
只可惜,時也命也。
這幾年來,漁民新村荔灣芳村店、天河店、東江海珠廣場這些幾十年的老店,都因租金太高關門了。
實際上,過去幾年,漁民新村的經營狀況就一直不佳。
企查查顯示,2022年漁民新村公司營業總收入8271萬元,同比減少了約32%;利潤總額為負750萬元,同比擴大6.5倍。
在2019年巔峰時,漁民新村集團光是直營門店就有28家,門店遍布廣州、佛山、上海、南京等多個城市。
而如今集團旗下廣州在營門店只剩6家。
自2005年于廣州番禺開出首店,漁民新村主打的就是中高檔海鮮餐飲,作為名副其實的“海鮮航母”,漁民新村甚至可以說是廣州的餐飲符號之一。
只可惜,這家承載著老廣州人幾十年記憶的高檔海鮮酒樓,也抵不過時代的洪流,一邊是經營成本的上漲,一邊是需求的下滑,酒樓餐飲在“雙邊夾擊”之下艱難求生。
廣州老字號也扛不住
到底敗給了誰?
漁民新村版圖的縮小,接連關停好幾家門店,說明其閉店并非偶然。
拖垮漁民新村的最直觀原因,便是高昂的租金成本了。
在每一次的閉店公告里,漁民新村就多次提到“租金”一詞。
此外,漁民新村也曾因多次因租約問題與業主方產生糾紛,甚至還鬧上了法庭。
漁民新村這一類老牌的酒樓,其實都還是延續著上世紀80、90年代的經營策略,選擇數千平的大店作為經營場地。
雖然可以容納足夠多的人,但是也同時帶來了高昂的成本支出,漁民新村平均一家店一個月的租金就高達130多萬。
一個月按30天來算,每月100多萬的檔租,一天光租金成本就要3萬多,這還沒有算人工成本和裝修折舊。
假設每天營業額10萬,毛利率要做到6成,也才算是勉強保本,平均一臺消費500,一天得開200圍臺才夠,現在這個行情來說,實在是有些困難。
以前漁民新村生意火爆的時候,據悉一個晚上宵夜都可以干到40萬。
只不過,拋開租金這個因素不談,單單和其他老字號相比,漁民新村這幾年也頗為“黑紅”。
都說食在廣州,廣州街坊的嘴是最挑剔的,只有好吃才能“話事”。
要在廣州混得好,那至少得拿出點真材實料。
但是顯然,漁民新村的名聲并不出彩。
翻看漁民新村在某美食點評軟件的評論,一路滑下來,基本是差評居多,都是關于性價比低、菜品口味差、服務態度不好等之類的評價。
最扎心的是,漁民新村還背刺會員。
有街坊稱,之前漁民新村推出的充1000送1000會員活動,結果結賬才發現,刷會員通通菜價翻倍。
在漁民新村的海鮮超市果然就可以發現,在特價龍蝦的海鮮標牌上,明碼標價寫著非會員價299元/斤,會員價598元/斤,其他的海鮮也是一樣的情況。
見過變相漲價的,沒見過這么毫不掩飾的,非會員比會員還尊貴,價格甚至砍半,合著這些充值了會員的街坊都是冤大頭了。
作為一個街坊老字號,漁民新村走到今天這個田地,表面上是租金因素,更深層次其實還是自身的經營問題。
一成不變的菜式、店面老舊、味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在競爭激烈的廣州餐飲市場上,同行們要什么有什么,消費者的新鮮感永遠由更新鮮的網紅餐飲店去滿足他們的需求,漁民新村可以說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的,便是盲目擴張。
企業管理人在擁有一家店賺到錢的時候,往往就想著賺更多的錢,因此手里有點錢就想著開店,然而步子一旦邁太大,管理者的心態、企業的人才以及經營思路都沒有跟上的話,結果就是開一家倒一家。
創業容易,守業難。有太多的企業倒在盲目擴張的例子了。
老字號都相繼倒下了
實際上,漁民新村如今的疲態是老牌酒樓普遍面臨的困境。
二十多年前的餐飲市場,比拼的就是誰更高檔、環境更典雅,餐食更豪華,那個時候是宴席餐飲、豪華海鮮酒樓的巔峰時代。
漁民新村,便是這個時代誕生的。
只不過,現在這樣的餐飲酒樓,早就回不去以前的榮耀時刻了。
3月18日,位于廣州越秀區北京路附近的香港富臨皇宮五月花店也于于2025年3月31日正式結業了。
自于香港的粵菜館,富臨皇宮開業至今陪伴了廣州人十年之久。
很多廣州街坊早上都會到這里喝茶,不少人結婚擺酒,參加婚禮也都是在這家酒樓,可以說是承載了很多廣州人的記憶了。
對于這家酒樓歇業的原因,員工稱是物業方提出的一年短租+強制重裝條款,讓老板含淚放棄續約。
“裝修停了一段時間,就得花錢,哪能賺得回來?”一位店員表示。
去年,開了十幾年的廣州清心雞沙田乳鴿店(以下簡稱“清心雞”)也是一夜關掉了在廣州的5家門店。
而對于關店的原因,清心雞關聯股東之一向美食導報表示,“疫情的后遺癥,這兩年經營環境也內卷,資金鏈斷裂導致不得不閉店。”
而且在閉店的門店前還有不少員工前來追討欠薪,曾經備受街坊擁躉的老字號淪落到要被人討薪的地步,不禁讓人唏噓。
同樣也是在去年,位于廣州天河城、經營了 20 多年的稻香酒樓也宣布停業,對于閉店原因,門店經理稱“由于租約到期,房租漲幅太大,老板決定結業。”
不過,對于稻香的關店,不少街坊也感到不意外,因為他們覺得“貴又不好吃”、"出品越做越差"。
不得不說,租金是壓死很多餐飲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也要說句很現實的,老字號只想“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不與時俱進和守正創新,就會被市場拋棄的。
這幾年大環境下餐飲市場也很卷,卷價格、卷營銷、卷菜品、卷情緒價值......如果餐飲品牌一直守舊,就很容易被喜新厭舊的消費者淘汰。
正如一位老廣說得那樣,很多老字號越做越大后,只剩下“老”了,不管是品控、口味還是價格,都和巔峰時期相差甚遠,逐漸忘掉了初心。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對于當下的漁民新村來說,品牌升級和創新是眼下需要解決的難題。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