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日,歐盟宣布對俄羅斯實施第17輪制裁,重點針對俄羅斯能源、軍事和金融等領域。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天在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時表示,雙方正在密切協調下一步行動,現在正是加大對俄羅斯施壓、推動停火談判的時候。歐盟對俄第18輪制裁措施也正在醞釀制定當中。
△《烏克蘭真理報》網站報道截圖
對于歐盟的最新制裁決定,美國國務卿魯比奧20日表示,美國政府目前沒準備好支持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制裁。該立場與特朗普政府希望繼續在調解烏克蘭沖突中發揮作用有關。
△烏克蘭《基輔獨立報》網站報道截圖
當地時間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分別通電話。三方同意繼續俄烏談判,但在領土和撤軍問題上未有進展。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朔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采訪時指出,不再與歐洲一起繼續制裁俄羅斯,符合美國當下的利益需求。
歐盟繼續對俄制裁,是想用強制手段逼迫俄羅斯盡快停火。美國雖然也主張停火,但想法跟歐盟有所不同。特朗普的態度非常明確,在他眼里,俄烏沖突是美國額外的負擔,必須盡快解決掉,否則就是賠本的買賣。這符合特朗普的交易主義原則。
特朗普上臺前曾信誓旦旦地稱"一旦就職就要48小時內結束沖突"。但現在好幾個月過去了,"說到做不到"無論對特朗普個人還是美國的政治聲譽都是一種沖擊。因此美國現在的選擇更傾向于盡快通過外交手段推動停火談判,同時也不認為制裁俄羅斯能夠取得什么所謂的預期效果。
日前特朗普剛剛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了電話,稱美國希望保留跟俄羅斯直接對話的渠道。如果美國此時和歐洲一塊兒搞加碼制裁,肯定會削弱俄方談判的意愿,帶來更加負面的效果,這顯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需求。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王朔認為,歐盟在沒有美國的支持下單獨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不僅效果將十分有限,而且還可能對歐美關系造成負面影響。
其實,無論是歐盟單獨實施制裁,還是整個西方在俄烏沖突中對俄羅斯采取的制裁,作用都是相對有限的。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時代,西方早已無法掌控全世界的經濟。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大國,俄羅斯的經濟具有一定的內生韌性。因此,俄烏沖突爆發至今,俄羅斯并沒有像西方設想的那樣迅速被搞垮,反而是歐盟對俄羅斯能源高度依賴,制裁導致自身能源價格飆升、通脹高企、工業競爭力下降,還不得不通過第三方被迫間接進口俄羅斯的能源。
歐盟現在實施單獨制裁,更像是表達一種姿態,其效果只能比之前更差,而且一定會給本來就漸行漸遠的歐美關系帶來更負面的沖擊。畢竟雙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利益矛盾越來越明顯。
歐盟現在最擔心的是,美國對俄烏沖突談判棄之不理,讓俄烏兩家自己談。沒有美國的介入,歐盟擔心自己頂不住俄方的壓力。因此歐盟現在一邊做強硬表態,一邊想拉住美國,但是美方顯然有自己的算盤。
素材來源丨總臺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新聞眼》
記者丨王凱波
編輯丨楊楠
簽審丨李龍 耿海艷 康炘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