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彭子佳
在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實施長達 11 周的全面封鎖后,國際社會的施壓與日俱增。盡管以色列于 5 月 19 日允許首批 93 輛援助卡車進入加沙,但聯合國 5 月 21 日證實,這些物資仍滯留于凱雷姆沙洛姆過境點,尚未發放給急需救助的加沙民眾。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發言人斯蒂芬?杜加里克表示,聯合國團隊在過境點等待數小時后,因以色列未批準進入加沙的具體路線,被迫將物資暫存于以色列控制區域。
以色列雖在 5 月 18 日宣布 "立即允許恢復基本食物供應",但其實施的援助方案充滿爭議。根據以色列要求,聯合國需在過境點巴勒斯坦一側卸載物資,待以色列國防軍確認安全后,再由加沙內部人員重新裝載運輸。這種 "雙重裝卸" 流程導致效率低下,且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等地因持續軍事行動無法建立有效分發網絡。杜加里克指出,即便按照以色列方案,目前抵達的 93 輛卡車物資僅相當于加沙每日需求的 15%,遠低于聯合國機構評估的 600 輛 / 日的最低標準。面對以色列的拖延,英國率先采取強硬措施。
5 月 20 日,英國外交大臣戴維?拉米宣布暫停與以色列的新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并稱以方行為 "在道德上毫無道理"。英國同時召見以色列大使,譴責其擴大軍事行動導致加沙人道危機惡化。歐盟緊隨其后,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宣布啟動對《歐盟 - 以色列聯系國協議》的審查,重點評估以色列是否遵守協議中關于人權的核心條款。此前,22 個國家的外長已聯合聲明,要求以色列立即全面恢復援助并保障人道組織獨立運作。
聯合國的警告尤為緊迫。人道主義事務負責人湯姆?弗萊徹 5 月 20 日發出 "48 小時生命警報",稱加沙約 1.4 萬名 6 個月至 5 歲的嬰兒因嚴重急性營養不良面臨死亡威脅。這一數字雖引發爭議(IPC 報告原指 2025 年 4 月至 2026 年 3 月可能出現 1.4 萬例病例),但聯合國強調,當前已有至少 57 名兒童在過去 11 周因饑餓死亡,且加沙 7.1 萬名兒童需立即接受營養治療。世界糧食計劃署指出,超過 11.6 萬噸儲備糧食和營養補充劑已在邊境待命,但以色列的封鎖使其無法進入。以色列在允許援助的同時,繼續強化軍事行動。
5 月 18 日啟動的 "基甸戰車" 地面攻勢已造成加沙北部所有公立醫院停業,而南部汗尤尼斯等地的空襲仍在持續。總理內塔尼亞胡雖稱 "不能陷入饑荒",但堅持要求通過美國支持的非政府組織建立受軍方監控的分發中心,這種將人道援助政治化的做法遭到聯合國拒絕。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 21 日對以方決定表示 "歡迎",卻回避回應援助數量不足的批評。
這種雙重標準引發國際救援組織譴責,樂施會稱美國空投援助的行為實為 "政治作秀"。在以色列持續封鎖下,加沙的人道狀況已瀕臨崩潰。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家庭每日僅能獲取一頓配給餐,嬰兒奶粉價格飆升至沖突前的 10 倍。胡茲達爾地區一名父親在給 BBC 的郵件中描述:"我的孩子因饑餓整夜啼哭,而我只能用清水稀釋僅剩的奶粉。"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警告,若援助無法在一周內大規模進入,加沙將出現自 2023 年沖突以來最嚴重的饑荒。這場人道危機的根源,仍是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軍事對抗。自 2023 年 10 月沖突爆發以來,加沙已有 5.3 萬余人喪生,而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與封鎖政策正將 230 萬加沙民眾推向生存邊緣。國際社會的施壓能否轉化為實質改變,加沙民眾的命運能否得到拯救,仍需時間檢驗。
注: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