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系AI生成)
5月19日晚間,聯合光電(300691.SZ)拋出一起并購,公告擬以發行股份及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購買東莞長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益光電”)100%的股權,預計10個交易日內披露交易方案。
聯合光電主營光學鏡頭制造,自2017年上市后公司熱衷追逐熱門賽道,并逐漸形成高端安防視頻監控、智能駕駛、新型顯示、人工智能四大業務布局。不過,即使多個熱點題材加身,聯合光電盈利上仍未達成億元“小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2個月前,聯合光電還因“機器人業務違規信披”收監管函而致股價大跌,已經暴露公司在業務上過度多元化的弊病。即使順利“吃下”長益光電,后者的協同效應能否成其破局關鍵,仍充滿未知。
風口之下業績承壓
截至目前,此次交易包括發行股份價格、配套資金規模、標的資產估值及業績承諾、并購目的等均未披露,市場對并購邏輯尚持觀望態度。
不過,僅從業務上來看,聯合光電與標的公司具有明顯的協同性。聯合光電是一家集光成像、光顯示、光感知為核心技術的專業鏡頭、光電產品的制造商及光學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產品涵蓋了安防視頻監控鏡頭、車載鏡頭、毫米波雷達、超短焦投影鏡頭、AR/VR一體機等。
長益光電成立于2009年7月,注冊資本80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光學儀器制造、光學儀器銷售、照相機及器材制造、照相機及器材銷售、機械設備租賃等。
一方面,雙方可在研發、制造環節實現互補。尤其技術層面,長益光電具有顯著優勢,官網顯示其自成立以來共計研發54款鏡頭,共獲得67款專利,其中包含軟件著作權2項和發明專利1項,多個項目已實現產業化,并在2017年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另一方面,公開資料顯示,長益光電是光學元器件制造領域隱藏的“高手”,與多個知名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系,覆蓋消費電子、安防等領域,可助力聯合光電拓展下游市場。
不過,此次交易尚處于籌劃階段,即使順利完成最終還要看標的資產的真實質量和整合效果。在外界看來,該項收購對聯合光電頗為重要,公司雖然涉及多個熱門題材,但目前僅收獲了資本市場的熱度,業績方面承壓明顯。
具體而言,光學鏡頭制造,光電產品等是聯合光電核心業務,但實際公司還兼備多個熱點題材,其中包括AR/AI眼鏡業務,智能駕駛領域的毫米波雷達和車內投影,AI領域的機器人等。
對于上述業務,聯合光電在2024年年報中有所披露:2024年公司激光投影技術產品營收增長43%、AR/VR產品營收同比增長約41%、機器人產品落地應用于醫院、機場、海關、工廠等多個場景。
近期公司還通過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互動易等渠道披露熱點題材的信息,比如“公司積極開拓AR/AI眼鏡相關產品的市場,與國內知名企業樂相(大朋)、小派、亮亮視野、納德等達成了友好的合作關系。公司以LP身份參與的投資基金現為逸文科技的股東之一”。
以及“公司與比亞迪有穩定合作關系,主要合作產品包括車載鏡頭、大小反射鏡、投影等,其中800萬像素ADAS車載鏡頭產品尚未開始供貨”等。
業務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公司近年來業績卻呈波動趨勢。2023年營利雙增,2024年則增收不增利,歸屬凈利潤下滑40.02%。今年一季度,聯合光電營收3.69億元,同比下滑3.54%;歸屬凈利潤虧損2399萬元,同比變動幅度為-1537.03%,虧損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至今,聯合光電歸屬凈利潤仍未達到“1個億”的小目標,公司凈利潤率更從2017年的8.78%連年下降至2024年的1.75%。
一紙“監管函”揭露“蹭熱度”風險
聯合光電盈利能力薄弱的因素之一是其加大投入但各業務增長動力不足。
2024年,聯合光電加大新品研發投入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4.71%,同期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以及財務費用同比分別增長52.15%、22.53%以及28.29%。
業務上,去年聯合光電主業產品收入下滑11.09%,創新產品及其他產品收入同比增加10.49%、0.6%。毛利率上,主業產品和其他產品同比均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業務多元化不僅沒給聯合光電帶來明顯效益,反而讓其被詬病“蹭熱點”。今年3月24日,聯合光電收到深交所監管函引發市場關注,次日公司股價跌超8%。
起因是聯合光電先在2023年年報中透露,“公司的大載重四足機器人將計劃于2024年量產”。時隔不到一年,聯合光電又發布了關于《2023年年度報告》的更正公告,稱上述表述依據不足。
更正公告還指出,截至《2023年年度報告》披露時,公司大載重四足機器人的量產條件尚未成熟,尚未與任何客戶簽署合同、意向協議等任何形式的合作文件,尚未正式投產;公司已于2024年6月終止包括四足機器人、蛛機器人在內的仿生機器人相關業務,而在此之前公司亦未及時披露該項業務的重大進展。
此外,2024年12月23日和12月30日,聯合光電在尚未于法定信息披露渠道披露已終止大載重四足機器人業務的情況下,在互動易平臺上回答投資者關于公司大載重四足機器人2024年量產情況時稱,根據公司的市場定位及經營戰略,公司暫無大載重四足機器人產品。
如此前后矛盾的信息披露,僅以“表述依據不足”進行更正,無法讓外界信服。在隨之而來的監管函中,聯合光電被認定“信披違規”。深交所要求公司董事會充分重視上述問題,吸取教訓,及時整改,杜絕上述問題的再次發生。同時,在外界看來,聯合光電“蹭熱點”的嫌疑也越來越大。
在近期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聯合光電透露未來3~5年的發展戰略是穩固發展視頻監控鏡頭領域,增加智能顯示領域投入在投影鏡頭及AR光學模組研發制造能力,拓展車載鏡頭生產規模及市場規模。
不過,根據其2024年年報,公司募投項目“新型顯示和智能穿戴產品智造項目”可使用時間已兩度延期,原因是外部宏觀環境與調控政策的影響,該項目在施工材料供應、交通運輸和用工等方面多次出現了阻礙或停滯,致使項目施工進度放緩。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楊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