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都會經歷失去,我們都害怕失去,但是面對這種害怕最有力的反擊就是,認真活好每一分鐘,每一秒鐘。”
這是演員朱媛媛在抗癌題材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經典臺詞。這位積極面對人生的女演員,永遠定格在了51歲。
5月21日,演員辛柏青發文,說妻子朱媛媛經歷5年抗癌,于5月17日離世。尊重朱媛媛遺愿,喪事從簡。
訃告中寫道:“在與癌癥抗爭的近五年時間里,她并沒有悲觀消沉,依然堅定、自信地面對困難。”
朱媛媛,1974年3月出生于山東省青島市,中國內地女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1997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
代表作品有《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家有九鳳》《送你一朵小紅花》《我的姐姐》《小別離》等。
在2000年上映的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朱媛媛飾演李云芳,劇中的她燙著小卷發,因為「國民媳婦」的標簽被人熟知。劇中一家三口的經典對白,道出了她樂觀的人生態度,令許多網友感慨不已。
朱媛媛和辛柏青育有一女,女兒出生后有近十年的時間,朱媛媛除了出演話劇,很少接演影視劇,每天滿滿當當地忙碌著。生活中,朱媛媛也是一位“連吼帶叫”、天天催孩子寫作業的普通媽媽。
2020年接拍《送你一朵小紅花》,是孩子小升初的假期,她才找到了難得的間隙。按時間推算,在拍攝“小紅花”時,朱媛媛很可能已經確診癌癥。
朱媛媛曾談及生命最后最想做的兩件事,采訪中她飽含熱淚說道:“就像歌詞里說的,只要你相信我,你就可以到達你所有想去的地方……人的精神一旦足夠強大,我覺得一切東西都可以是身外之物。”
在與病魔抗爭的五年里,朱媛媛一直堅持演藝事業,完成了《海洋傳奇》等四部影視作品,剛殺青的《造城者》成為其遺作。
朱媛媛最后一條微博發布于5月1日,內容是電視劇宣傳,不少粉絲在評論區悼念,也有網友表示疑惑:
“明明20多天前還在工作,看著好好的,突然人就沒了……”
“為什么對抗癌患者來說,五年是一個重要的坎兒?”
《生命時報》特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教授張凱,為你詳細解答。
受訪專家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教授 張凱
本文作者 | 生命時報記者 徐夢蓮 鄭榮華
為什么有的癌癥患者
外表看好好的,卻突然離世?
朱媛媛的離開讓人意外。這幾年她常有作品問世,出現在公共場合也是神采奕奕。
據悉,朱媛媛剛完成電視劇《造城者》的拍攝。劇組人員回憶,治療期間她仍堅持研讀劇本、參與討論,將未盡的藝術理想都傾注其中。
為什么有的癌癥患者外表看起來沒有特殊之處,卻會突然離世?查出癌癥,帶病工作是好是壞呢?
對此,張凱表示,腫瘤是一種慢性病,不會有人因為癌癥本身突然引發死亡;但也有癌癥患者會因腫瘤的存在,導致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引起血栓,或血栓突然脫落堵塞血管進而導致死亡。
在帶“病”工作這件事上,不同的癌種以及腫瘤的早期、晚期差別很大,不能一概而論。
對癌癥患者來說,5年是個坎兒?
很多人說“抗癌5年是個坎兒”,張凱表示,這種說法其實是不科學的,以一些惡性程度高的腫瘤如胰腺癌為例,5年可能很難評判治療效果。
在統計癌癥生存率時,之所以用“5年”統計為主要目標,主要有以下原因:
大部分癌癥在5年以后,復發率會降到比較低的水平;
癌癥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用太長時間衡量,沒有實際意義,5年是個相對合適的節點;
平均來說,5年是評估治療效果相對客觀的時間點,此時病情也更趨于穩定。
哪些因素會導致迅速惡化?
張凱表示,“免疫力崩潰”可能會導致腫瘤患者的病情迅速惡化。
有些病情進展不符合腫瘤生長速度,可能是因為免疫系統在與癌癥的長期拉鋸戰中崩潰了,導致“兵敗如山倒”。
年年體檢正常,為什么卻查出癌?
我們身邊,很多人都有防癌的意識,重視體檢篩查。但依舊有人年年體檢正常卻查出癌癥,甚至是癌癥晚期,這到底是為何?
張凱表示,這主要跟三個因素有關:
早診手段
目前大約47%的腫瘤,早診手段比較局限,難以在早期發現,比如淋巴瘤、卵巢癌等,從常規體檢中很難早期發現。另外,有時盡管去體檢了,但可能沒用對方式,比如拍胸片不足以發現早期肺癌。
間隔期
有些腫瘤“長”得比較快。比如對于肝癌高危人群來說,肝癌的早期窗口期很短(3~6個月),過了這段時間可能就發展成中晚期了,一年一次的檢查不足以規避風險。
醫師技術能力或職業疲倦等因素
國人高發的幾種癌,怎么篩查?
張凱表示,要想針對性地做好防癌篩查,要先明確重點篩查哪些癌。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癌癥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癥分別是:
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狀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
張凱稱,這些高發癌癥新發病例占新發癌癥總數的比例接近80%。對所有人群而言,可重點篩查這些普遍高發的腫瘤,尤其是前六種。
女性除上述癌種之外,還需重點關注生殖系統腫瘤,比如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
男性除上述癌癥外,可重點關注泌尿系統腫瘤,如前列腺癌、膀胱癌、腎癌、輸尿管癌。
針對國人普遍高發的前六大癌,篩查建議如下:
1
肺癌
目前有很多指南推薦,年齡≥45歲且至少合并以下任意1條危險因素,都是肺癌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
有吸煙史,吸煙包年數(每天吸煙的包數×吸煙年數)≥20包年,包括戒煙不足15年;
長期接觸石棉、氡、鈹、鉻、鎘、鎳、硅等高致癌物質;
合并慢性阻塞疾病,彌漫性肺纖維化或陳舊性肺結核等慢性肺病;
一級親屬中有肺癌患者的;
長期吸入二手煙或廚房油煙。
2
結直腸癌
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議從40歲甚至更早開始進行預防性篩查。
推薦的方式是結腸鏡檢查或便潛血檢查,便潛血檢查最好每年做1~2次;同時要比普通人更重視飲食健康,少吃高鹽油膩食物。
3
胃癌
40歲以上且是胃癌患者一級親屬的,應盡早并定期做胃鏡篩查。
4
乳腺癌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建議40歲前進行篩查,絕經前以超聲為主,絕經后女性以超聲加鉬靶為主;篩查間隔時間為0.5~1年。
5
肝癌
肝癌危險因素包括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長期酗酒史、肝癌家族史、鐵過量攝入、黃曲霉毒素暴露等。有這些危險因素的人,可視情況進行篩查:
男性超過35或40歲后,建議每半年篩查一次腹部B超和甲胎蛋白AFP;
女性超過45歲或50歲后,每半年篩查一次腹部B超和甲胎蛋白AFP。
6
食管癌
建議年齡超過45歲,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項的人每年篩查一次,可做內鏡檢查:
長期居住于食管癌高發地區(河南省、潮汕地區和太行山地區是食管癌三大高發地區,閩南、江蘇省及四川北部也相對高發);
一級親屬中有食管癌疾病史;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長期存在吸煙、飲酒、熱燙飲食等生活習慣。
正如朱媛媛在《送你一朵小紅花》里說的:“認真活好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送別媛媛,也愿大家都能重視健康,認真而熱烈地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