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都知道德國害怕陷入兩線作戰,所以希特勒才反其道而行之,在斯大林認為希特勒不可能進攻蘇聯的時候進攻蘇聯。
正所謂:兵者詭道,就是這個道理。
希特勒上臺后,吸取了一戰時期,德國因為兩線作戰而失敗的教訓,所以與蘇聯交好,兩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東歐劃定了勢力范圍,瓜分了東歐。
有了這個條約,希特勒就高枕無憂了。
所以德國開始用裝甲部隊發動閃電戰,橫掃西歐,打得英法聯軍哭爹喊娘。法國只堅持了37天就宣布投降。
這種新的戰術完全不同于一戰時期的壕溝戰。
一戰時期,英法與德國在西線常年對峙,雙方在戰壕中不能前進,紛紛樹立鐵絲網阻擋敵軍,這種局面持續了兩三年。最終美國參戰,擊敗了筋疲力盡的德國。
斯大林不是個優秀的軍事家,他只是個政工干部。
斯大林仍然認為,德軍會在西線與英法軍隊打一場長期戰爭,雙方互相消耗好幾年。等英法和德國都耗的差不多了,蘇聯趁機出兵,把整個歐洲一波推,全部收入囊中。
只可惜,時代變了。
斯大林對軍事武器的發展知道的并不多,而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等人已經看到了機械戰爭即將來臨,極力主張大力發展坦克裝甲車輛,跟上時代的腳步。
但隨著大清洗的到來,圖哈切夫斯基等人許多優秀的蘇軍軍官都被殺了,蘇聯的機械化改革大大停滯了。
在戰略戰術上,蘇聯軍隊比那些經過戰火考驗的德軍差遠了。
當時蘇聯正在進行大清洗,斯大林瘋狂屠殺黨政軍高級中級干部,結果一個蘇芬戰爭,讓遭到了大清洗之后的蘇聯紅軍死傷慘重,人數達到37萬人之多。
真是因為蘇聯紅軍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讓希特勒堅定了入侵蘇聯的決心,認為蘇聯不堪一擊。
斯大林也知道德國一戰失敗是因為兩線作戰,所以他堅定地認為,雖然德國已經占領了法國,但仍然沒有打下英國,只有打下來英國,德國才會進攻蘇聯。
如果德國在沒有打下英國之前去打蘇聯,那么德國會再次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將會再次失敗!
正是因為這種固有思維,所以即使許多情報報告給了斯大林,說德國即將進攻蘇聯,斯大林都不相信。
此人極端固執,固執的認為德國不會兩線作戰。
英國首相丘吉爾也向斯大林發出密電,說德國要進攻蘇聯,但斯大林認為這是英國在挑撥離間,拒之不理。
希特勒就是利用了斯大林的這種陳舊思維,在沒有打下英國之前,秘密調兵,趁蘇聯不備,突然襲擊蘇聯,打的蘇聯措手不及。
在短時間內,蘇聯喪失失地,被消滅或俘虜的蘇聯紅軍高達500萬人,丟掉了歐洲部分數百萬的領土,德軍甚至攻打到了莫斯科!
如果不是朱可夫等紅軍將領率領紅軍拼死抵抗,不是蘇聯地大物博,有著廣闊的戰略回旋余地,蘇聯早就亡國了。
所以說,固有思維、路徑依賴害死人啊。刻舟求劍要不得!
你以前成功的經驗,很有可能會成為你今后失敗的教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