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北京5月21日電(記者張宏)5月21日下午,由中國銀河證券新發展研究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主辦的全球南方崛起——新秩序下的合作機遇(2025)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圍繞“全球南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集合體)發展現狀及路徑展開討論。
研討會現場 每經記者 張宏 攝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新發展研究院院長章俊表示,發達國家面臨人口老齡化、債務擴張、逆全球化的“3D挑戰”,而“全球南方”國家問題可控,經濟更具韌性。“全球南方”國家憑借人口紅利和低成本優勢承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實現工業化發展和經濟增長。
談及人工智能,他表示:“過去十年,科技的發展沒有大量轉化成生產力,人工智能的出現可能會改變這一情況。不過,根據Gartner Hype Cycle(技術成熟曲線),一項新技術在成熟前可能會經歷泡沫破滅的低谷期。這可以參考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危機,由于短期內大量資金盲目投資,疊加投資收益未兌現前期樂觀預期,最終導致泡沫破裂。人工智能時代,投資者熱情高漲,但AI(人工智能)技術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同樣需要警惕產生AI泡沫的風險。”
我們現在應該如何做,才能盡量減少這種泡沫的沖擊?章俊在會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減少AI泡沫沖擊的核心在于保障AI技術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在資金端,要避免AI領域“一哄而上”式盲目投資,通過政策引導長期資本流向真正具有進步意義的科技創新和得到驗證的應用場景。同時也要防范初創企業估值虛高等現象,通過資本市場監管使企業估值回歸價值創造邏輯,而非追逐短期概念熱點。
在技術端,要建立科學的識別與評估體系,精準識別并重點支持具有突破性潛力的技術研發,避免“創新泡沫”,以AI技術的產業化落地為導向,實現有效技術創新。
“在治理端,要把治理思維納入技術開發的起點,同時引進先進技術,完善科技監管。要積極推動AI領域的技術標準制定并加大執行力度,構建全面、綜合的AI風險治理體系。”他說。
他指出,AI時代,人口和勞動力紅利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顯著降低,“全球南方”傳統工業化路徑受阻。中國對外投資,特別是對新興市場國家投資逐年攀升,且主要投向基礎設施,有利于新興市場國家繼續發揮人口和資源要素來推進自身的工業化進程。中國作為全球人工智能的重要國家,加大對“全球南方”國家的AI基礎設施投資,使得這些國家也可以擁抱AI,享受科技革命的紅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