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武漢的天就像小孩的臉。未來三天強對流天氣唱主角。今天白天多云轉小到中雨,部分地區大雨伴雷電。
晚上依舊多云有陣雨,出門得帶雨具防雷。明天多云為主但仍有雷陣雨,最高氣溫升到35℃。濕度大體感悶熱,防暑防雨都得顧上。
后天更是說變就變,陰天有大雨部分地區暴雨。還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雷暴大風,盡量別往外跑。湖北全省這幾天也是“西熱東雨”。
20日至21日西部高溫持續,十堰等地局地37 - 39℃。
東部小到中雨還可能有強對流,兩邊天氣都不省心。
22日至23日全省中到大雨,東部不少地方大雨到暴雨。雨水和冷空氣一來,氣溫會降到30℃以下。
但強降雨可能引發次生災害,千萬不能大意。眼下正是莊稼管護的關鍵時候。玉米大豆等作物正需要好好照料,天氣卻不給力。
強對流天氣帶來的大雨大風,容易讓莊稼倒伏。
田里積水多了,作物根部呼吸困難,影響生長。老一輩農民有看云識天氣的經驗,提前做準備。現在咱也得結合科學方法,雙管齊下才靠譜。
比如遇到大風大雨前,給高稈作物搭個支撐。大棚種植的農戶,要檢查加固大棚,防止被風吹翻。雨后及時清溝排水,別讓田里積水壓著莊稼。
對于高溫地區的作物,要注意澆水降溫。
但澆水別在中午高溫時澆,容易傷根。可以早上或傍晚澆,還能結合施肥,讓莊稼補補營養。不同地區情況不一樣,得因地制宜。
像湖北東部多雨,重點防澇排水;西部高溫,注意防暑抗旱。
可能有鄉親會問,具體怎么操作才有效?
其實村里不少人已經行動起來了,前幾天老張就把大棚加固了。他說去年吃了沒準備的虧,今年可不能再犯同樣的錯。天氣變化快,咱農民靠天吃飯,更得主動應對。
我個人覺得,傳統經驗是寶,科學方法也得學。
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更好應對這些極端天氣。
現在正是農忙的時候,時間可不等人。
大家得趕緊看看自家的莊稼地,該加固的加固。
該排水的排水,該澆水的澆水,別耽誤了農時。要是自己拿不準,還能問問村里的農技員。他們有專業知識,能給出更具體的建議。
天氣雖然多變,但咱有辦法應對。只要提前做好準備,就能把損失降到最低。莊稼長得好,收成有保障,日子才更有盼頭。
記住,面對天氣變化,早行動就少被動。現在就動手,別等災害來了才后悔!
標題:武漢強對流天急襲!
玉米大豆灌漿期,這3件事不做要減產這幾天武漢的天要“翻個兒”了。市氣象臺說了,未來三天強對流唱主角。今天白天多云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還帶雷。
晚上陣雨雷陣雨接著來,出門不帶傘可不行。明天多云但雷陣雨“賴著不走”,最高氣溫竄到35℃。又悶又熱不說,隨時可能來場急雨,防曬防雨都得備。
后天直接“大變臉”,陰天有大雨部分地方暴雨。短時強降水加雷暴大風,待家里比往外跑安全。湖北全省這兩天“東西兩重天”。
西邊十堰、襄陽熱得像“火爐”,局地快40℃了。
東邊武漢、黃石雨水不斷,強對流天氣頻繁冒頭。22日開始全省大范圍降雨,東部不少地方要下暴雨。
氣溫倒是降下來了,可田里積水比高溫還難纏。
眼下玉米大豆正處灌漿期,最怕風雨折騰。
老一輩常說“麥熟一晌,蠶老一時”,莊稼關鍵期耽誤不得。強風一吹,玉米稈容易歪;大雨一泡,大豆根容易爛。咱農民看天種地,傳統經驗得用起來。
比如提前給玉米培培土,增強抗倒伏能力。大棚種植的鄉親,趕緊檢查薄膜和支架,別讓大風掀了棚。
但光靠土辦法還不夠,得結合科學管理。
雨后要及時清溝排水,別讓作物“泡澡堂”。
積水排完了,再補點葉面肥,幫莊稼恢復元氣。高溫地區的田塊,早晚澆澆水,別在大中午“燙根”。
不同地塊情況不同,得盯著自家田里的變化。前兩年隔壁村老李沒及時排水,大豆減產了兩成。
今年他早早就把排水溝挖深了,就等應對這場雨。
我琢磨著,天氣越折騰,咱越得沉住氣。該搶的農時不能拖,該做的防護不能省。
可能有鄉親犯難,這么多活從哪兒下手?別急,先把地里的排水溝通一通,這是眼下最緊要的。
然后看看大棚和支架,該加固的地方敲一敲。
最后準備點葉面肥,等雨停了及時給莊稼“補營養”。天氣雖然難琢磨,但咱有辦法應對。
傳統經驗打底,科學方法跟上,啥天氣都能扛過去。記住,莊稼不會說話,但咱得看懂天氣的“信號”。
現在多跑幾趟田,秋收就能少嘆氣。趕緊行動起來,別等下雨了才慌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