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傳來兩個令人唏噓的消息。
先是上午,噩耗傳來,國民媳婦、今年才51歲的朱媛媛去世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下午,另一個消息傳來,年僅34歲的山東大學教授李海增,離世9個月后,文章登上頂刊。
5月19日,《Nature Reviews Clean Technology》最新一期刊發了一篇題為 “Inorganic electrochromic smart windows for advancing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的綜述文章。
這篇文章作者欄里,赫然寫著:青年學者李海增!
文章的附錄部分寫道:
本文獻給2024年8月去世的作者李海增,他是一位熱情的朋友、一位好同事、一位富有創新精神的研究人員和一位熱情的學者。
圈外人可能不知道李海增這個名字,因為他的研究領域比較垂直,但在電致變色領域,他的名字如及時雨宋江一樣,無人不知。
李海增的主要集中在電致變色光熱調控器件,這些年來,他在這個方向上“開山立派”,從零建起了課題組,做出了一系列的成果。
近五年,李海增以一作或通訊作者在主流雜志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多篇當選ESI熱點論文和高被引論文。此外,李海增教授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3項,美國專利1項。
可惜,去年8月29日,李海增因突發心梗,在青島家中去世,年僅34歲,而在此之前,他的身體狀況并未顯示出任何異常。
雖說“縱有千年鐵門檻,終歸一個土饅頭”,只不過杜海濤才僅僅34歲,確實是年輕了點,他也實在走得實在太急了。
有同學爆料,李海增是家中獨生子,沒有結婚生孩子,他父親是煤礦工作,母親是農民,沒有任何背景。
死者長已矣,生者長戚戚,李海增走后,最可憐的是他的父親母親,白發人送黑發人,往后余生,不知道怎么過下去。
李海增的去世自然引發了廣大網友的討論,有人查看了他的經歷和所發表的學術文章后評論說,他的工作強度實在是過于高了。
說起來,這已經不是這些年突然去世的各行業精英了。
最近這幾年,因為過度辛勞而英年早逝乃至倉促離世者,真是太多太多了,他們都走得那么突然、那么年輕,讓人不禁噓噓不已。
青年計算機圖像處理專家全宇暉,2025年1月14日在廣州因病逝世,年僅39歲。
公開資料顯示,全宇暉,1985年生,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肝病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庫爾班江·阿布都西庫爾醫生,2024年9月1日在家中突發疾病去世。
他去死的時候也很年輕,只有47歲。
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年僅44歲。
去世前他曾說:“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會擔心資金鏈斷了怎么辦。”
這類悲劇,還有很多很多。。。
看到這一幕,不禁讓人一聲嘆息:朋友們,人到中年,真的要多休息,多睡覺,保養身體。
保持身體的活力,健康,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畢竟,無論是學術大神李海增,還是技術大咖全宇暉,都是因為突發意外,心梗等,突然離世。。
其中原因,無非就是學術界、科技界、科技界工作強度高,行業精英更是一直壓力、競爭、勞累、焦慮結伴而行。
我們看到的只是她們外表光鮮,卻看不見成功背后,是無數的付出,竭盡全力的拼搏。
因為太拼,導致自己疏忽了自己身體的健康信號。。
其實,當你的身體給你發出疲憊的信號之時,就應該立即休息了。
哪怕你再忙,再累,也要愛惜自己的身體。
如果一次一次不顧身體的信號警告;積少成多,身體總有一天會承受不住,就突然發生意外,時間永遠就只能停留在那一刻。。
這兩天,下面的這副對聯,在圈內被很多人轉發。
愛妻愛子愛家庭,不愛身體等于零;
有錢有權有成功,沒有健康一場空。
是啊!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健康才是真正的無價,能夠活到老,安度晚年,才稱得上是人生比較完整的一生。
不要忘記你努力奮斗的初衷,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而不是揮霍生命,否則,健康要沒了,身體要垮了,什么都是假的。。
就跟那副對聯寫得那樣:
你有權,有錢,有成功;
一旦沒有了健康,
那也是一場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