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聽說有人花2000萬美元只為和特朗普吃頓飯,別驚訝,這不是什么高端慈善晚宴,而是一場用虛擬貨幣“打榜”的加密狂歡。
這聽起來像不像直播間的“打賞”?只不過這次,火箭和跑車換成了虛擬貨幣,主播換成了美國總統,而“榜一大哥”的獎勵從一句“謝謝老鐵”升級成了白宮參觀券。
明日,特朗普的私人高爾夫俱樂部將迎來一群特殊客人,220位“特朗普幣”持有量最高的加密玩家,這場晚宴的規則簡單粗暴:從4月23日到5月12日,誰買的特朗普幣多、拿得久,誰就能進榜,前220名吃頓飯,前25名再附贈白宮一日游。
消息一出,特朗普幣價格24小時內暴漲60%,總交易額突破1.48億美元 。
這場看似荒誕的“鏈上名利場”中,他們中有新加坡的初創公司、澳大利亞的DeFi大佬,最引人注目的不是220位持幣者,而是那位以143萬枚代幣穩坐“榜一大哥”寶座的中國人——波場幣創始人孫宇晨。
沒錯,就是那個以457萬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卻稱病取消,用624萬美元買下“膠帶香蕉”藝術品當場吃掉而聞名的幣圈“營銷之王”的孫宇晨。
這次他以持有143萬枚特朗普幣(價值約1967萬美元,141,624,000人民幣)穩坐“榜一大哥”寶座,成功解鎖“與特朗普共進晚餐+參觀白宮”的超級VIP套餐 。
他再次用真金白銀上演了一出加密時代的“權力的游戲”,他深諳一個道理:在幣圈,爭議就是流量,流量就是財富,他這次的2000萬美元,買的不僅是飯局,更是“美國總統站臺”的隱性背書,這次又被他鉆營和投機到了。
孫宇晨,這位被稱作“幣圈賈躍亭”的爭議人物,用二十年時間完成了從青海普通家庭到國際加密巨頭的逆襲。
1990年生于青海西寧的他,初中沉迷圍棋和文學導致成績墊底,卻在高三用半年時間從390分逆襲至650分考入北大中文系,這段經歷被他包裝成《一道論證題 》發表于《萌芽 》雜志,成為“學渣逆襲”的經典案例。
在北大期間,他頻繁轉換賽道:從中文系轉歷史系穩居第一,創辦《每周評論 》針砭時弊,赴荷蘭參加模擬聯合國大會,最終以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碩士身份鍍金 。這種“精準卡位主流價值坐標系”的能力,為其日后操盤奠定了基礎。
2013年加入Ripple Labs擔任大中華區首席代表,他首次將區塊鏈概念引入中國金融圈 ,2017年創立波場TRON,借ICO熱潮募資約5億元,雖遭中國監管清退,卻轉戰海外交易所讓波場幣半年暴漲百倍,個人套現3億美元 ,2018年收購全球最大P2P下載平臺BitTorrent,將其代幣BTT上線即暴漲500%,完成從“空氣幣”到“生態帝國”的敘事升級,如今波場鏈上日交易量超100億美元,成為全球三大公鏈中唯一的華人項目 。
他的“行為藝術式營銷”屢破紀錄:456萬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卻稱病取消,讓TRX暴漲25%后暴跌 ,624萬美元買下“膠帶香蕉”藝術品當場吃掉,曾被馬斯克暗諷“洗錢工具” ,還曾宣稱替王思聰還債,百萬年薪聘羅永浩,被《財新 》揭露涉嫌非法集資、洗錢后,他通過獲得格林納達國籍及WTO大使身份構建“法律護城河” ,2023年SEC指控其操縱TRX交易量、60萬次虛假交易獲利3100萬美元,他卻以“去中心化捍衛者”姿態回應,并暗示競選美國總統反制 。
這樣一位頭頂“福布斯30歲以下創業者”“達沃斯全球杰出青年”光環的他 ,實質是加密資本全球化流動的既得利益者,其商業模式本質是利用監管套利——在中國嚴控ICO時出海募資,在美國監管收緊時獲取小國政要身份,這種“狡兔三窟”策略使其始終游走在灰色地帶 。
而特朗普的“粉絲幣”本質上是典型的迷因幣(Meme Coin)俗稱空氣幣,這類代幣往往以名人、網絡梗或動物形象為符號,借助社交媒體炒作迅速拉升市值,他發行的個人代幣堪稱“史上最騷操作”,既不用像傳統籌款那樣被監管盯死,又能用“粉絲經濟”收割全球投機者。
他這次的玩法也很直接赤裸,簡單粗暴,持幣量前220名可參加晚宴,前25名還能參觀白宮,本質上是用區塊鏈技術將政治資源“代幣化”很多人都是搶到入場券后立刻拋售,完美詮釋了“蹭熱點-炒作-套現”的經典路徑。
孫宇晨們的“氪金打榜”,等于免費為特朗普幣拉盤,消息公布后,幣價一度暴漲70%,早期持有者瘋狂套現,韭菜們卻在高位接盤 。
孫宇晨的“豪賭”也顯然更深遠,他不僅是特朗普幣的最大持有者,還曾向特朗普家族的加密項目World Liberty Financial投資7500萬美元,其中75%的收益直接流入特朗普家族口袋,相當于變相“輸血”5600萬美元,這種“投名狀”背后,是孫宇晨與美國監管機構的微妙博弈:2023年SEC曾起訴他操縱波場幣市場,但特朗普上臺后訴訟被暫停,甚至傳出波場幣ETF可能獲批的消息,與其說這是加密信徒的信仰,不如說是利益捆綁的生存策略。
加密貨幣誕生時標榜“去中心化”,但特朗普家族的加密帝國卻將其異化為“中心化斂財工具”,據《經濟學人》調查,特朗普家族通過代幣發行、NFT銷售和“晚宴門票”等操作,短短兩個月收割超20億美元。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幣上線12小時暴漲15000%,家族成員通過早期拋售輕松獲利1140萬美元,而普通投資者在隨后的暴跌中血本無歸,這種“莊家通吃”的玩法,讓區塊鏈的透明性成了權力暗箱的遮羞布。
孫宇晨的投機史則是另一面鏡子,他花天價拍下巴菲特午餐,卻被后者直言“加密貨幣是老鼠藥”,他豪擲624萬美元買下藝術品《喜劇演員》(一根用膠帶粘在墻上的香蕉),卻被揭露是抬高自家“香蕉幣”市值的營銷套路,導致跟風散戶虧損20%以上,這種“行為藝術式投資”的本質,是用巨額資本制造話題,吸引流量后再“收割”普通投資者,他每賺1美元交易費,投資者就損失20美元。
特朗普政府對加密貨幣的態度堪稱“精分”,一方面,SEC暫停對孫宇晨的訴訟,任命加密友好派官員,甚至計劃將比特幣納入國家戰略儲備;另一方面,美國加密洗錢交易在2024年暴增370%,62%涉及俄羅斯寡頭和恐怖組織,這種“松監管、高回報”的誘惑下,加密貨幣從“反權威技術”淪為“終極沼澤資產”——既挑戰傳統金融體系,又被權力階層馴化為新斂財工具。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去中心化”理想的破產,孫宇晨名下波場幣90%的流通量集中在自己手中,特朗普家族通過代幣銷售將政治影響力明碼標價,而普通投資者只能被動接受價格波動,當技術精英與政治權力合謀,區塊鏈的“代碼即法律”變成了“資本即法律。
孫宇晨的2000萬美元“飯票”,也許會被寫入加密史上的荒誕一頁,但它的真正價值,或許是提醒我們:當新技術撞上舊權力,唯有透明規則和公眾監督,才能讓革命不被異化為騙局。
畢竟,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曾留下一句話:“如果你不相信貨幣去中心化,就想想那些拼命想控制它的人。”現在,該輪到我們思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