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5月19日,由廣西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新文藝群體專委會、南寧師范大學圖書館共同主辦的“在青黃的世界里共赴遠方——孟赤歌長篇小說《青黃之旅》閱讀分享會”在南寧師范大學武鳴校區圖書館舉行。
廣西青年作家孟赤歌創作的長篇小說《青黃之旅》已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反映當代青年人創業困境、老年人退休生活遭遇瓶頸的現實主義作品,講述了一群都市失業青年與一個老年旅行團在旅途中相遇相識、相互幫助的故事。與會嘉賓圍繞長篇小說《青黃之旅》展開深度研討,共同探索高校文學教育的創新路徑。
著名作家、廣西民族大學駐校作家黃佩華充分肯定了《青黃之旅》在內容主題、故事文本、敘事語言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并對作者“以一個企業管理層人員的身份創作出這樣一部有分量的長篇小說”表示由衷的敬佩。他坦言,作為90后作家,作者既展現了文學碩士的扎實功底,也很好地吸收了當下語境中新出現的流行語言,甚至包含網絡語言,“這一點讓我的閱讀感受得到了新的體驗”。作為一名高校文學教育工作者,他呼吁廣大同學珍惜美好的大學時光,多閱讀經典作品,多動手寫一些文學作品。“將來走向社會,文學經驗和文字能力一定會給你們帶來極大的幫助,文學將為你們開辟一片廣闊的天地。”
活動現場。李道芝攝
南寧師范大學研究員、評論家鐘世華表示,該作品聚焦養老、破除群體偏見、創新創業、向善向美等主題,既對焦銀發群體,用心把握時代的老齡化脈搏,還關注了人的境遇,在人際關系的碰撞中傳遞善意和溫情。同時,通過細致分析《花甲之年》《買話》等小說中構建的老年形象,認為“他們的小說,不單是對城鄉之間游走的老年人主體形象的建構,還是在鏡像話語理論的觀照下,對老年人生存狀態、精神需求、心靈救贖、親情關懷的真實書寫。”
廣西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丘文橋認為,《青黃之旅》不僅是一部聚焦老齡化社會的現實主義小說,更通過青年與長者的碰撞,揭示了當代創業文化中“資源匱乏”與“精神困境”的雙重命題,以及代際互補對個體與社會的重構意義。《青黃之旅》的價值,正在于以文學之光照亮了那些被忽視的“艱難決定”,當我們不再將年齡視為鴻溝,代際的碰撞便可能迸發出重塑社會的火花。
孟赤歌,本名莫旻昔,現供職于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她以《青黃之旅》創作歷程為脈絡,分享了“向外借力”“向內修煉”“向陽生長”的成長命題。“我寫這本書時,總在思考‘青黃’二字的含義。青是未熟的青澀,黃是沉淀的金黃,二者交融,就是成長與收獲的最美色彩。”作者娓娓而談。
分享會上,來自南寧師范大學的周渝斌、丘蕊怡、劉佩妮、方依妮等學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閱讀感受。活動主持人、廣西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淑云說,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旅途中既有美景相伴,也會遇到各種難題。但真正讓這場旅行有意義的,不僅是對美景的感受,更是克服一個個困難后的成就感,這體現了自我價值的提升。她勉勵青年學生:“你們正處在青春年華最美好的時光,也希望你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走出一段精彩的‘青黃之旅’。”(李道芝、凌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