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5月13日至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先后訪問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酋,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一次重要外訪。仔細觀察此次特朗普的行程,我們或許可以一窺美國愿景下的“中東新局勢”:沙特掌握366億噸的石油儲量,位居世界第二,而此次隨行特朗普的恰恰就有一筆價值1000億美元的軍火訂單。最為關鍵的是,特朗普已經向這些國家擺明了態度:只要愿意“買單”,一切都可以合作。
特朗普(資料圖)
有專家采訪時表示,特朗普作為一個“交易型”總統,更多是從現實的物質利益出發來推行自己的外交政策。“特朗普認為這三國能夠帶動美國國內的投資就業,能夠購買美國的商品和武器軍火,能夠給美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澎湃新聞表示,特朗普目前的政策其實“與他第一任期是連貫的”,“他希望能夠在中東開啟一個美國能夠更大限度在經濟上有更大收益的時代。
首先,沙特阿拉伯已在今年1月承諾,在未來四年內將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特朗普此次訪問,相當于是加快投資落地,其次,中東作為全球能源樞紐和歐亞非"世界島"的核心地帶,其地緣戰略價值對美國具有不可替代性。該地區作為連接三大洲的能源-交通復合樞紐,其戰略控制權直接影響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特朗普政府強化與沙特、阿聯酋及卡塔爾的戰略協作,不僅著眼于保障"石油-美元"體系的存續,更旨在構建遏制中國能源通道安全的戰略支點。
美國芯片工廠(資料圖)
前幾日,美媒《華盛頓郵報》援引兩名了解談判情況人士的消息稱,特朗普政府計劃向兩家與中東政府關聯的企業,授權出售數十萬塊先進AI芯片,相關協議可能會在特朗普訪問中東地區期間敲定。《華盛頓郵報》等美媒均指出,允許大量高性能半導體芯片的對中東出口,意味著美國外交政策的一次“突變”。盡管美媒強調,特朗普政府這一舉措依舊打著打壓限制中國的旗號,企圖在中東地區 “構筑對抗中國的堡壘”,但仍有人不滿意,認為這削弱了對中國的限制。
特朗普政府構筑對華技術壁壘注定失敗,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中東國家的多邊平衡外交。沙特和阿聯酋雖然與美國關系密切,但也在積極發展與中國的經濟和科技合作。這些國家奉行多邊平衡外交,不會完全倒向美國,二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韌性。特朗普政府的芯片出口政策低估了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并未阻止中國AI和半導體產業的進步。三是全球科技合作的不可逆趨勢。特朗普的單邊技術遏制策略與全球科技合作的趨勢背道而馳。
中東戰亂(資料圖)
特朗普本次中東之行,聲勢浩大,議題眾多,在國際輿論層面賺足了眼球,但是落到實處確是收效甚微,成果寥寥。很多人都注意到,特朗普這次中東之行,與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聯酋簽署了很多協議,而且金額很大,一下子都是幾千億甚至是上萬億的投資項目。但是,涉及如此巨大的投資項目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相關協議的后續執行,都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說相關的熱點問題解決不了,那必然會使得整個地區形勢進一步緊張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