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公交車上隨處可見,把玩掛在背包上的“捏捏樂”玩偶:堆滿文件的工位上,“摸魚”侍弄一會兒“放輕松”的青松綠植;連軸加班開會后,摘一個“禁止蕉綠”的香蕉擺臺充饑……這些年輕人中有沒有你的身影呢?
內卷與焦慮廣泛滲透于職場、學業和生活的各個層面。當前,一些釋放焦慮情緒、提供情感陪伴的解壓玩具正受到年輕人青睞,情緒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近日,記者走訪蘭州多家商場和店鋪發現,不少商家瞄準這一潮流,紛紛推出各種能提供情緒價值的商品和服務,讓蘭州青年愛上“買快樂”。那么,這些商家有哪些新玩法呢?情緒消費的背后又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呢?
1 年輕人愿意花錢買開心
走進安寧區吾悅廣場的一家店鋪,其中一排貨架上擺放著琳瑯滿目的解壓玩具“捏捏樂”,標簽上用醒目的字體寫著“新品上新 解壓神器”。它們色彩鮮艷、造型各異,有今年大熱的影視角色哪吒、敖丙,仿真包子,草莓飯團,可愛的小黃鴨、小奶龍等等,價格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這些解壓玩具特別受歡迎,來買的多是附近上學的大學生或者年輕上班族,尤其是周末和節假日,店里銷量最好的就是‘捏捏樂’玩具。”店長介紹。
近年來大火的盲盒、“谷子”也是情緒消費的排頭兵。蘭州中心的某盲盒專賣店內,排列著各種盲盒玩偶。盲盒商品通過神秘感給消費者帶來驚喜感和滿足感,盲盒玩家們也通過線上交流群、互換群結交有共同話題的圈內人,以獲得認同感,“谷子”則是漫畫、游戲等衍生的周邊產品。店長范女士介紹,海報、徽章、亞克力擺臺等“谷子”都是熱銷款,年輕人通過收藏“谷子”來表達對虛擬角色的喜愛,也是一種情感寄托。
另外,一些帶有情緒撫慰文字的商品也成為年輕人的熱門選擇。在城關區一家玩具店內,印有“停止精神內耗”“問題不大”“深呼吸、不生氣”等標語的手機殼和馬克杯被擺在顯眼的位置上,讓人忍俊不禁。
靳女士拿著“都是小事”的馬克杯正準備付款,面對記者采訪她笑著說:“我喜歡收藏馬克杯,這款杯子上的字精準地戳中了我的心。現在,年輕人普遍生活壓力大,讓人不由得精神緊繃。這款杯子上的字可以提醒我放松片刻,把生活中的煩惱都當作小事來看,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買這款杯子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滿足。”
不少顧客表示,花小錢買快樂很劃算,可以為平凡生活增添樂趣。
2 不同年齡段群體情緒消費有差異
從年齡結構來看,這種情緒消費以“90后”、“00后”群體為主,他們愛好相同又有差異。“90后”群體因消費能力較高,對于情緒消費的支出更偏向于花費更高的演唱會、明星周邊等項目,更是催生出狂熱的“飯圈文化”。出于對偶像共同的情感而形成粉絲團體,關注偶像的一切動態,購買海報、燈牌等應援物品,組織各種應援支持活動。粉絲對偶像的喜愛和崇拜是情緒消費的主要動力,他們通過消費行為來表達支持,同時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除了粉絲經濟,萌寵經濟也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安寧區某貓咖店內,記者看到不少年輕人正與貓咪親密互動。店內不同品種大大小小的貓咪共有十幾只,非常親人,算得上是十分合格的“療愈師”。在美團平臺上,店家推出了家庭套餐、親子套餐、單人套餐等個性化情緒消費方案,價格幾十元至一百多元不等。喜歡養貓的李女士說:“壓力大的時候經常來這里擼貓,感覺一下子心情就會好很多。”
“00后”群體的情緒消費則集中在二次元文化、“谷子”、盲盒等領域,普遍有單價低的特點。“我喜歡柯南和偶像夢幻季主題的‘谷子’,對于學生來說,通過購買徽章、卡片這樣的小物件就能獲得極大的情緒價值。而且買‘谷子’就像是二次元的線下聚會活動,不用說話就可以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屬性,是年輕人新的交友體驗。”上班族小孫說。
3 商家推出新玩法 打造主題活動營造情緒氛圍
“五一”假期,蘭州一家商場舉辦了一場以咖啡為主題的集市,吸引了不少游客觀光打卡。集市上播放著舒緩的音樂,彌漫著濃郁的咖啡香氣,讓人不由得心情放松。不少商家的咖啡杯細節滿滿,帶有“加油上岸”“莫蕉綠”“若有心事多喝美式”等標語的咖啡杯尤其受歡迎。在集市一隅,老師帶著游客開展“咖啡冥想”、學習咖啡拉花,咖啡不再只是提神飲品,而成為情緒消費的全新載體。年輕人將咖啡戲稱為“社交貨幣”或是“情緒解藥”,可以說,一杯咖啡承載著人們對放松、愉悅的情感寄托,也讓咖啡市場展現出蓬勃生機。
在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店內,記者看到有趣的一幕。“給我來份中辣的麻辣燙。”“請問您需要什么口感呢?軟爛一點還是爽脆一點?”得到答復后,店員認真地將顧客選定的蔬菜造型的毛絨玩具捆扎起來,打開鍋蓋,放入“水”中焯一下,再煞有介事地撒上不存在的調味品。一套動作行云流水,可愛有趣。不少年輕人表示:“除了這里,誰還拿我當小孩兒啊!”這種有趣的售賣模式讓不少年輕人“上頭”,一問一答間,讓人仿佛回到了兒時“過家家”的場景,“大童”們在釋放壓力的同時收獲了滿滿的童趣。
4 情緒消費類商品銷售額逐年增長 市場潛力巨大
記者從多家店鋪了解到的數據,也印證了情緒消費的火爆。解壓玩具等情緒消費類的商品銷售額呈現逐年增長趨勢,消費群體九成以上為年輕人。在淘寶平臺上,記者隨機搜索情緒消費類商品,網頁上的銷量數據也相當可觀。除卻實體類商品,一部分虛擬商品也廣受歡迎。“陪伴說話/樹洞/傾訴安慰服務”售價7元,銷量達到10萬+,“愛因斯坦的大腦”售價0.1元,當月銷量已達到2萬+……購買者在評論區紛紛表示:“買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希望科三一把過!”“考的都會,預祝我上岸成功。”……年輕人在玩抽象的同時,也反映出消費趨勢的新變化。在新東部市場從事多年玩具批發的蘇女士告訴記者,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從注重實用轉向注重個人情感的需求,更加重視商品的情緒價值,愿意為了讓自己開心而買單,情緒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這幾年,這種把件、掛件銷量較好,尤其是解壓玩具深受年輕人喜愛。
心理專家: 緣自情感驅動 還需理性引導
對于情緒消費經濟的火爆,蘭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協會副會長羅成認為:“情感驅動是根本原因,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僅解決溫飽的基礎需求,而是更關注于情感體驗和心理滿足。情緒消費的商家正是抓住了這一消費需求,順應了市場供求關系,為消費者提供了情感支持和表達自我的方式。”
羅成也提醒廣大消費者,情緒消費市場雖然前景廣闊,但是仍需警惕。“某些商家可能會利用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過度營銷,導致盲目消費。”同時,他也建議商家要注重產品創新,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不為宣泄而宣泄,要理性引導消費者正確釋放壓力,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
情緒消費的持續走高,為蘭州的消費市場注入新鮮活力,無論是解壓玩具,還是虛擬服務,都體現出市場對需求的積極反應和對情感的關注,這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同時,任何一種經濟模式的發展都是伴隨著機遇與挑戰的,在迎頭奮進的時候也需規避風險,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情緒消費模式,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孫建榮 見習記者 趙玉芳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