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20是一枚啞彈。
哪怕被巧妙包含在了618期間,也難掩浪漫外衣下的消費褪色。
品牌營銷投入少了,最多不過一條公眾號;雙人餐開始走平價路線了,之前1314元的團購價消失不見;奢侈品的節日限定也越來越草率,原來的走心設計,都被現成的粉色愛心模版替代。
鮮花、巧克力、珠寶柜臺前冷清的客流,還有社交平臺們褪去的熱搜,都在宣告一個不爭的事實。
曾經被消費主義捧上神壇的“520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悄無聲息的崩塌。而這不僅是某個節日的滑鐵盧,更是消費市場深層變革的縮影。
一方面,年輕人正在對“愛情KPI”祛魅,不再為儀式感而買單。
相比在節日被迫“表演”愛,被商家的各類促銷裹挾,他們正在經歷情感表達的去符號化,褪去愛情沖動上頭的外衣,認真理性衡量其中的性價比。
另一方面,人們正在用情緒和行為上的雙重擺爛,來對抗消費下行所帶來的系統性焦慮。不消費,尤其不在性別對立的營銷下消費,成為他們無聲的抗爭。
經濟與情緒雙重失意,新興愛情消費觀崛起
關于愛情的節日,越來越難成為消費的助推劑了。
當花錢示愛成為生理與心理的雙重負擔,商家在情人節、520和七夕要面對的,將不光是越來越刁鉆的營銷角度,更是整個社會層面的消費心理變化。
一方面是消費承壓,人們在用消極情緒和行為擺爛對抗系統性焦慮。
這里有兩個情緒錨點需要注意。一是人們對待下行周期的天然抵觸和反叛,帶來的行為表現就是擺爛。可以參考的例子是有張力的高飽和顏色成為主流,還有反派角色越來越受歡迎。
比起乖乖就范,認真遵從消費主義的洗腦,人們更愿意傾向不聽從、不從眾、不跟隨,以彰顯個性和對自身所處環境的不滿。
還有就是性別權力的重構。作為節日消費主力軍,男性消費者的自主權正在覺醒,“舔狗經濟”正在逐漸消亡,討好型消費隨之終結。
另一方面是情感表達的去符號化,浪漫正在被理性重新估值。
當代人對愛情KPI的祛魅,并非是看透了商家精心設計的消費主義話術,而是迫于真實收入壓力和消費預期降低。
就像只有泡沫越大就越會讓投資者上頭,而當泡沫不在行業也將被打回現實。當消費下行,人們也重回理性,會對許多細碎的消費行為重新估值,做最有性價比的選擇。
“花300塊買束花”和“花一千塊錢吃頓飯”,這種只能帶來短暫多巴胺上升的消費行為,正在為年輕人所不齒。
相比短期的上頭,他們更看重能長期保鮮的快樂,相信行動大于口號,認為共同承擔生活壓力比節日禮物更能體現愛意,這與父輩的儀式感至上邏輯形成鮮明對比。
因此關乎愛情節日的儀式感,正在被三種新的消費哲學所代替。
一是禮物可以平替,從貴價產品替換到同等效用的平價產品,主打質價比;二是要買就買能保值的,買花不如買黃金,人們送禮更追求長期價值;三是時間成本覺醒,與其為慶祝節日花錢,不如在節日加班掙錢。
愛情“去中心化”,形式與載體遷移
那520這些愛情戲碼,真的沒人消費了?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市場并未完全萎縮,只是愛的形式和載體發生了遷移。
一方面是社交貨幣正迅速貶值。
十年前,朋友圈曬玫瑰是嫁了有錢人的身份象征;十年后,曬轉賬截圖都可能被質疑是哭窮和賣慘。
社交場景的劇變,讓節日消費失去了最重要的炫耀動機和傳播場景。
這來源于兩方面的變化。
一是人們的隱私保護意識逐漸覺醒,相比大方秀出來,年輕一代更相信“秀恩愛死得快”。
他們對“被圍觀”的抵觸遠超預期,希望盡可能規避社交壓力,更不希望面對感情結束后的社死尷尬。
二是社交媒體的興起,將秀恩愛、炫富的門檻大大提升,讓普通人失去了秀恩愛的意義。
小紅書人均白富美,動輒年薪500萬,情人節999朵原產地空運紅玫瑰+愛馬仕鉑金包的標配,讓大多數人的秀恩愛都變得索然無味。
當然,愛情一方面失去了社交價值,另一方面則是愛情的對象和形式也發生了變化。
近年來一個顯著現象是,悅己經濟取代情侶經濟,正在“跨品類”收割戰場。
520已經不再是情侶的專屬,年輕人把愛留給了自己,單身特惠反而出現機遇,許多商家在520期間打單身狗的算盤賺得盆滿缽溢。
還有伴隨互聯網、AI技術的興起,虛擬替代現實,技術替代情感的趨勢愈演愈烈。
AI伴侶的月活近百萬,VR情侶游戲層出不窮,當算法能低成本精準投喂情感需求,真人互動反而顯得累贅,誰還愿意為線下儀式感買單?
消費在進化,套路化營銷被拋棄
當人們不愿再為愛情買單,品牌們又該怎么辦?
首先是停止過度營銷。越來越多的輿情反噬都在昭示一個道理:品牌對消費者的情感綁架失效,越營銷就越摧毀誠意。
當商家用“愛要大聲說出來”的廣告狂轟濫炸時,年輕人反手就給差評:“我的感情輪不到你們定價”。
愛是本能,與其爹味教人怎么愛,不如制造真實共鳴,用“凌晨兩點有人等你”替代“我愛你”,用“總有人給你留一盞燈”替代“我陪著你”,直擊都市人的孤獨痛點。
其次就是要扔掉“愛情濾鏡”,停止用玫瑰與鉆石綁架消費者,回歸產品的本質價值。
當產品價值空心化,包包、首飾的生產成本成為公開的秘密,消費者更不再愿意為品牌溢價接盤。
與其這樣不如做好平替生意,押注那些在社交距離不易被察覺的平替型產品,比如用莫桑鉆代替真鉆、用淡水珠替代Akoya,幫助消費者花小錢辦大事。
520的啞火不是終點,而是消費市場進化的必經之路。
當年輕人用沉默反抗虛偽的浪漫,用理性對抗資本的煽動,他們正在書寫新的游戲規則。
這里沒有“必買清單”,只有真實需求;沒有“愛情經濟學”,只有生活方法論。
對從業者而言,這不是災難,而是重生的契機——畢竟,能穿越周期的從來不是套路,而是對人性的深刻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