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新建驅逐艦在下水時,因船尾部分的下水滑板先脫離擱淺,造成船首部分沒有脫離船臺。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新聞,這里不展開了。
要說的是,所謂的下水事故,實際上屬于調度出現了問題。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驅逐艦本身。
首先讓人驚訝的是噸位。
(新艦女兵外套雙排扣襯衣搭配領結的設計,氣質瞬間就高大上了)
朝鮮軍海軍一直都是各軍中裝備建設最滯后的兵種,在此之前最先進的水面主戰艦艇,還是2023年披露的661型輕型護衛艦,只有1500噸。
而這艘新型導彈驅逐長約為140米左右,艦寬15米,基本可以判定體量可能介于054A型護衛艦和052型驅逐艦間,即5000噸左右!
這對先前只能造千多噸水面艦艇的朝鮮來講,確實堪稱巨艦。
再看具體配置。
艦艇采用全隱身設計,外形類似于美國“伯克”級驅逐艦,舷號也對標“伯克”級首艦“阿利·伯克”號。(DDG-51)
而艦艏前部的130毫米口徑隱身艦炮,也讓朝鮮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現役130毫米艦炮的國家。
另外艦艇裝有四面相控陣雷達和類似“卡什坦”的彈炮合一近程防御系統,近防炮類似俄羅斯AK-630或者AK-230。
(所以技術來源也十分耐人尋味)
而新艦另一個驚奇的地方,是全身的“垂發”!
要知道我們東南的蛙島上至今也沒這玩意。
前甲板部分是4×8聯裝的32單元小口徑垂發,應該是裝填近程防空導彈,攔截來襲的敵方戰機、無人機以及低空飛行的反艦導彈,在艦艇前部構筑起防空網絡提供最直接的近距離防空保護。
艦艇中部是2×6聯裝的12單元中大口徑垂發,可能配備中程防空導彈,在中遠距離上對空中目標殺傷能力
。
艦艇尾部是2×10聯裝的20單元垂發,從尺寸上看,大概率裝填的也是中遠程防空導彈,強化艦艇后方的防空火力。
還沒完。
在機庫的位置又設置的一座10聯裝超大口徑垂發,推測可能超過1米!
什么概念?
我們海軍055大驅和052D艦上用的才是850毫米垂發。
如此巨大的垂發單元,極有可能用來發射大型反艦彈道導彈、遠程巡航導彈等“超大殺器”,實現以對海、對地目標的打擊。
算下來一共74個垂發單元,看起來確實很牛逼的樣子。
但實際上呢?
華而不實。
比如所有垂發都采用冷發射;且垂發單元與艦艇留有一定傾斜角,目的是為了在發射失效時保證軍艦安全......
所以寧可犧牲適航性、縮減航程和實戰能力也要堆砌垂發,展示飽和攻擊能力,這種激進設計讓新艦更像一件政治工具而非實戰武器。
為什么這么搞?迫不得已。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全世界有一個重要的海軍變革,就是威力更大軍艦導彈攻擊取代火炮攻擊。包括我們的海軍都想辦法在江東級護衛艦上裝了導彈。
而朝鮮海軍錯過了這個軍事變革。
(江東級首艦)
朝軍之前的主力羅津級護衛艦還以火炮為主要武器,后來倒是加裝了導彈,但純屬縫合怪,威力不足性能也落后。
朝軍后來造了蘇湖級導彈護衛艦,但還是沒改變艦艇以火炮為主要武器的初始設計,在2010年后直接拆了。
于是我們看到了朝軍火炮護衛艦,前南斯拉夫技術造的小潛水艇,前蘇聯七十年代的導彈艇.....
更夸張的是,朝鮮海軍到現在也沒有海軍航空兵,空中掩護完全依賴空軍,也不懂艦載直升機攻擊潛艇等新戰術。
所以,朝海軍實際上是一支停留在二戰到七八十年代水平的艦隊。
到這里就明白他們造這么一個華而不實大軍艦的真實目的。
一是用這艘軍艦裝裝門面,改善朝鮮海軍的形象。
二,既然沒錢沒技術更換所有武器裝備,那就先搞一艘培訓士兵,等以后鳥槍換炮后就可以有儲備人才直接上艦了。
實際上,以朝鮮的工業水平能照著圖紙搓出入門級盾艦就很不錯了。
我們國家也是10多年前才玩轉這些技術,抄明白到自主生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