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文博會
居然能當上“考古隊長”?
當千年漢墓遇上數字科技
當考古現場化作互動課堂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探秘
即將拉開帷幕!
第二十一屆深圳文博會上,山東展區將以“數智文博 化成天下”為主題,打造步步有驚喜的沉浸式互動新體驗,全面展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創新成果。其中,“定陶王陵沉浸式考古時空傳送門”將帶你親手挖開中國最大的“黃腸題湊”墓,“摸”到2000年前的帝王級木槨紋路,一起解鎖“海岱考古”新玩法!
硬核山東
將考古現場“搬”進文博會
作為 考古界頂流天團
山東又雙叒放大招了
這次直接把定陶王陵漢墓考古現場
“打包”搬進了深圳文博會!
定陶王墓地(王陵)
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地下文物資源豐厚。萬載風沙,滄海桑田。從章丘城子崖的發現和發掘開始至今,山東考古工作歷經百年。新時代,山東著力推動考古事業高質量發展,“海岱考古”品牌躍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目前,山東省累計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2次。
定陶王墓地(王陵)出土文物
山東定陶王墓地(王陵)M2漢墓是我國迄今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級別最高、保存最好的漢代“黃腸題湊”墓,被評為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土木質文物近15000件、文字陶磚30000塊,出土文字總量超過110萬字,是研究西漢帝陵葬制的唯一實體標本。
“定陶王陵沉浸式考古時空傳送門”為定陶王陵M2漢墓考古項目的數字化體驗形式,以全國最大漢代黃腸題湊墓為藍本,將在現場打造集模擬發掘、考古解密、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沉浸式互動空間,帶領觀眾解碼西漢帝陵的神秘面紗。
百年考古不是挖寶探險,而是一代代考古人的“尋根守護戰”。通過數字技術打破時空界限,讓歷史文物煥發生機,開口“講述”自己的故事,“海岱考古”正實現考古事業從田野發掘到公眾體驗的硬核轉化。
沉浸式體驗
每個人都是“考古主角”
身處深圳文博會現場
無需前往山東
就能看見2000年前的帝王級墓室
親手解密“黃腸題湊”木槨
連蟲蛀痕跡、風化斑點都高清復刻
考古學家耗時N年才搞定的發掘數據
全藏在這個“時空傳送門”里!
“定陶王陵沉浸式考古時空傳送門”是基于虛擬現實技術打造的考古現場多維交互系統。依托各專業人才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耗時數年完成墓室高精度數據采集,硬生生把792平方米的墓葬“壓縮”成能揣進展廳的“數字盲盒”。
項目依托采集的古墓發掘數據,通過數字復原與裸眼3D技術,動態重塑復原定陶王陵M2黃腸題湊墓的實際場景。同時,依據相關圖文影像、文獻史料、考古研究、推演構想場景,將考古發現、資料整理、文物保護背后的故事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學習體驗。
以前覺得考古是專家的事兒,現在發現普通人也能玩得超嗨。在沉浸式的虛擬環境中,觀眾仿佛親臨考古現場,能夠從多個角度觀察文物和遺址,并與之自然互動,甚至還能模擬考古挖掘過程。將曾經高深莫測的考古研究,化作觸手可及的“可感”體驗?,F場還有定陶王陵文創,全是文物同款紋樣,等你帶回家!
從史前石器到漢代王陵,山東這次讓高冷的考古學徹底“破圈”——曾經藏在深閨的文化遺產,現在變成了能摸、能玩、能帶走的“文化盲盒”;那些寫在文獻里的晦澀知識,也化作了觸手可及的趣味體驗。
當別人還在漫無目的閑逛時
你已經在文博會“挖”出了
2000年前的帝王密碼
這種體驗感誰能拒絕?!
5月22日至26日
來深圳文博會山東展區
讓我們一起“挖文物、摸歷史”
感受“海岱文化”千年積淀的深厚底蘊
以及科技賦能下的時代魅力!
來源:文化山東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