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老虎臺鄉,有一群可敬的人大代表,他們秉持初心,扎根于這片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土地。他們既是鄉村產業發展的“智囊團”,又是群眾利益的“代言人”,以堅實的步伐在基層大地上走出了一條代表履職的康莊大道,全力助推老虎臺鄉實現鄉村振興的華麗轉變。
(拜城縣老虎臺鄉的駿馬雕像。)
作為人大代表,老虎臺鄉黨委書記鄧鑫緊扣“資源整合、產業升級、農旅融合”三大主線履行職責說,力求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他立足老虎臺鄉實際,抓牢“資源整合、產業升級、農旅融合”三大關鍵,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策宣講優勢,推動土地流轉和“三變”改革的落地實施。“通過成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整合12萬畝土地,采用‘訂單農業+土地流轉+入股分紅’模式,土地收益從300—500元提升至800—1000元,累計帶動全鄉2600多戶農戶增收。”鄧鑫介紹道。
不僅如此,鄧鑫還精心謀劃產業布局,構建起“小麥+馬鈴薯+中草藥+旅游”的“3+1”產業體系,大力引進特色作物種植,激發農業產業的增值潛力。“我和其他代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積極構建‘3+1’產業布局,在轄區試種黃芪、藜麥等特色作物,有效帶動農業附加值提升。”同時,他積極盤活各類閑置資源,成立各類合作社帶動群眾家門口就業,改造舊村委會為小微產業園,將廢棄果園變身農家樂,多渠道為村民增收,讓曾經閑置的資源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我們這里的山路崎嶇難行,農產品難以運出,游客也難以進入,若不修好道路,發展只能是空談。”拜城縣老虎臺鄉人大代表、騎兵連連長吐爾遜·吐爾洪說道。他出生在一個與騎兵連血脈相連的家庭,爺爺和父親都是騎兵連的資深戰士。2018年,他從父親手中接過馬鞭,成為第四任連長。這份傳承不僅承載著守護邊疆的使命,更讓他深刻意識到,作為人大代表,他肩負著為這片土地和鄉親們發聲的責任。他常常騎馬穿梭于鄉野之間,發現交通不便對老虎臺鄉發展的嚴重制約。在人大會議上,他根據群眾的訴求提出了改善鄉村交通條件的議案,鄉政府積極辦理了他提出的建議。如今,鄉村道路已得到有效改善,鄉親們期盼多年的“致富路”終于看到了希望。
(拜城縣人大代表、老虎臺鄉黨委書記鄧鑫正在講述民兵騎兵連的故事。)
除了致力于鄉里的長遠發展,吐爾遜·吐爾洪始終心系民兵隊伍的建設。他深知唯有隊伍更加強大,方能更有效地守護邊疆。經過調研,他向鄉人代會提出了代表議案,呼吁增加訓練投入、更新裝備。“每次帶領兄弟們巡邏于邊境線上,看著身后那片萬家燈火,我總是提醒自己,作為人大代表,責任在肩,便是確保這份安寧得以長久延續。”吐爾遜·吐爾洪說道。
“即便我的馬蹄飛馳,也需駐足聆聽大家的心聲。”米克熱阿依·斯迪克是吐爾遜·吐爾洪的戰友,也是人大代表。從小,她就聽說過騎兵連的故事,深深地被那些騎兵的風采所吸引;2022年,她毅然決然地加入了老虎臺鄉民兵騎兵連,憑借自身不懈努力,榮任女兵班班長。作為人大代表,她常走進鄉親們的家中,與婦女姐妹們閑話家常,和孩子們暢談夢想。她發現大家的精神生活過于單調,于是積極提議建設鄉村文化活動中心:“姐妹們白天忙完農活,晚上只能待在家里,孩子們也沒有合適的地方學習和玩耍,如果有個活動中心,大家的日子一定會更加豐富多彩!”
老虎臺鄉的人大代表們,以赤誠之心扎根基層,用智慧與汗水為老虎臺鄉的鄉村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把群眾的“心頭事”當成自己的“分內事”,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履職故事,成為鄉村振興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激勵著更多的基層工作者為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而不懈奮斗。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羅琪)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