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傳遞兩個利好消息,一是大家多年提的鹽水溝蓄水終于實現(xiàn)了,二是我們小巷提升工程完成,已開始迎客了。”5月19日,在新疆庫車市熱斯坦街道人大代表聯(lián)絡站座談會上,庫車市熱斯坦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鮑國海的話讓在場人員振奮不已。
當天,記者跟隨“走基層看人大”主題采訪活動·南疆行走進庫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展示中心,正好遇見設置于此的熱斯坦街道代表聯(lián)絡站每月一次的座談會。會上總結了近期人大代表聯(lián)絡站在助力文旅發(fā)展方面的工作情況和做法,針對近期收集到的群眾關于文旅發(fā)展的意見建議展開剖析與研討,力求為進一步推進老城區(qū)建設發(fā)展提供科學、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
多年來,庫車市人大代表心系鹽水溝,奔走調研,收集資料,多次提交相關議案建議。鮑國海告訴記者:“5月17日,斷流百年的鹽水溝終于蓄水了。”他說,或許對于很多人而言,鹽水溝這個名字略顯陌生,但在本地人的心中,它卻有著獨特的地位。傳說中,《西游記》里女兒國那充滿奇幻色彩的子母河,正是鹽水溝的上游。
鹽水溝是一條穿越確爾塔格山的干涸河床,因山溝的水流含鹽量高而得名,曾經(jīng),已干枯上百年。過去,它默默承擔著防洪排澇的重任。排澇時的水波粼粼,不斷增加著庫車老城人民對水的渴望,對鹽水溝通水改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期盼,對水草豐美景象的向往和憧憬。
今年通過市黨委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努力,鹽水溝終于開始蓄水了。同時,阿克蘇地區(qū)庫車市鹽水溝中段水生態(tài)恢復工程也進入勘察(測)設計階段。
鹽水溝蓄水只是庫車市人大代表助力文旅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哪怕是熱斯坦街道人大工委這樣的基層人大力量,也能看到在推動文旅事業(yè)發(fā)展上的不懈努力與顯著成效。
人大工委會定期召開議政會、居民議事會,廣泛聽取群眾、游客的意見建議,采納文旅提升服務、改造設施等方面意見建議,按照“一巷一特色、一巷一主題、一巷一文化”的布局,在大家的共同參與下打造了花帽巷、熱斯坦街區(qū)、門巴扎、龜茲文化探訪路等特色街巷,形成360余處獨具特色的網(wǎng)紅打卡點,成功破解了資源“出圈”難題,使原本無人問津的老城成為游客及本地居民休閑娛樂、旅游打卡的熱門地點。
在庫車市,這樣的人大代表聯(lián)絡站有80個,從2024年至目前,已向群眾征求意見建議981條。(范瓊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