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傳》是一部古裝傳奇劇,講述了大雍欽天監之子稚奴,在滅門之災中幸存,十年后化名“藏海”,重回京城復仇的故事。
藏海離開的時候,星斗曾告訴他,面具人和三位師傅的身份,都可以問師傅高明。
十年里,面具人和三位師傅的身份,藏海從來沒有問過,因為他寄人籬下,且需要學本事。
但現在不同了,此去京城是為了復仇,稍有不慎十年努力便是付諸東流。
他必須知道面具人一伙的真實身份,還有他們幫助自己的動機,才能真正信任他們。
然而他對高明的發問,并沒有得到答案,只得到一句躲閃的回答“時候未到”。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藏海對面具人和師傅都多了一個心眼,尤其是在皇陵事件之后。
皇陵事件中,他和高明以一炷香為約,但高明卻晚了半分才啟動機關。
雖然沒有影響大局,但這個細微之處,讓藏海對高明更多了幾分戒備。
然而真相和藏海懷疑的恰好相反,高明做的這一切才是真正為了藏海好。
平津侯曾經說過,藏海精通堪輿之術,哪怕被困皇陵之中,也有辦法逃脫出去。
藏海沒有否認,他真的可以,這也是他敢以身涉險的底氣,只是那樣一來他就再沒有復仇的可能。
因為一個已經死了的人,只要出現在京城,就會被人認出來,根本不可能接近平津侯。
高明那猶豫的一小會,其實就是動了心思,想讓藏海放棄復仇,當一個普通人好好過日子。
這也是他總是提醒藏海,要想好自己的退路,這十年的朝夕相處,他真的把藏海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同樣的,他拒絕告訴藏海面具人和自己的真實身份,就是因為藏海一旦知道了,就再無法退出。
面具人從始至終,都沒有主動要向藏海透露自己的身份的意思,藏頭露尾就是一種小人之心。
這也看出他對知道自己真實身份的人,會是什么樣的態度。
當年滅門慘案的背后,絕對不是平津侯那么簡單,甚至不止是面具人所說的三個人。
在這場陰謀里,蒯鐸微不足道,而藏海也不過是一枚棋子。
藏海太難了,這場復仇不但對手強大,更難的是他甚至不知道誰可以是朋友,誰又是真正的敵人。
或許是命運的安排,就在這個時候,藏海和胖師兄觀風重逢,并且得知一些關于父親最后的信息。
或許是壓抑了太久,對這位師兄,藏海可以說是毫無保留和防備,但遺憾的是觀海身上太多疑點。
觀風當時恰好被師母罰去了后山,因此沒有在府中,所以逃過一劫,但這個理由是禁不起推敲的。
當初平津候為了滅口,連蒯家的鄰居都滅了,卻偏偏沒有事前查清楚蒯家有多少人,有多少弟子。
觀海這些年一直都在平津侯府當舍人,在楊真手底下做事情,一直到藏海取代楊真,才被趕出去。
這實在太過巧合,但也不能就此斷定他就是平津侯的人。
靠著觀風提供的信息,藏海找到了父親留下的青銅匣,但這并不是平津侯們要找的東西。
青銅匣是一件極好的暗器,如果不是面具人插手干預,藏海已經用它干掉了平津侯。
這件東西回到藏海的手里,究竟是機緣巧合,還是有人故意安排,目前還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平津侯府中有面具人的暗子,而且這個人精通機關暗器,甚至對青銅匣也很熟悉。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在藏海設置機關后不到一個時辰,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拿走了青銅匣,交給了面具人。
面具人阻止藏海復仇,他告訴藏海實際上有三個仇人,除了平津侯還有曹靜賢公公,另外還有一個人無法確定身份。
如果藏海用這樣的方式復仇平津侯,那么復仇剩下的兩個人就永遠沒有機會了。
這套說辭疑點頗多,更像是想讓藏海幫著自己鏟除一些人,所謂的第三個仇人,其實是面具人還沒想好。
說一千道一萬,只要面具人一天不主動袒露自己的真實身份,藏海對這位“恩公”的話就不能全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