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初秋的雨夜,西柏坡村口晃動的馬燈光暈里,周恩來深一腳淺一腳地背著患病老鄉走向衛生所。這個流傳至今的"馬燈救鄉親"的故事,不僅映照著共產黨人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更在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化為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照亮新時代的群眾路線實踐之路。
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
在解放戰爭最吃勁的關頭,周恩來用馬燈照亮的不只是泥濘山路,更是共產黨人"把人民舉過頭頂"的執政理念。當時西柏坡機關干部每天只有兩頓小米飯,但看到村民李國清家斷糧,周恩來立即送去自己的口糧。這種"寧肯自己餓肚子,不讓群眾缺衣食"的作風,詮釋著群眾路線的精髓。
在中央機關駐扎的300多天里,領袖們幫老鄉挑水砍柴、教兒童識字的故事俯拾皆是。朱德總司令開墾的"責任田"至今仍在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留存,田埂上鐫刻著"干部勞動制度化"的樸素承諾。這些具體而微的實踐,構成了共產黨人最生動的初心注腳。
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復原的中央軍委作戰室,土墻上的軍事地圖與墻角堆放的農具相映成趣。這種"一手指揮千軍萬馬,一手緊握群眾脈搏"的場景,揭示著革命勝利的深層邏輯。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強調"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正是對西柏坡時期群眾工作的理論升華。
教育基地展柜里陳列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手抄本,字跡間仍能觸摸到當年的溫度。當參觀者看到周恩來雨夜救鄉親時用的同款馬燈,聽到老鄉們回憶"干部比自家孩子還貼心"的講述,抽象的群眾路線頓時變得可觸可感。這種沉浸式教育,勝過千言萬語的理論說教。
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
如今的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青年干部在體驗教學中汗濕衣背,基層黨員在"馬燈講堂"里重讀《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教育基地創新設計的"群眾訴求直通車"模擬教學,讓學員在角色扮演中體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諦。
教育基地特別設置的"初心之路"體驗區,學員們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領悟愈發深刻。這種具身化的教育方式,讓紅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脈。
七十五年過去,周恩來提過的那盞馬燈依然在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閃耀。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永遠的警示:群眾路線不是掛在墻上的標語,而是刻在心里的坐標。當新時代黨員干部在這里觸摸黃土地的溫度時,終將懂得:唯有永遠做人民的"提燈人",方能在復興征程上行穩致遠。
更多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信息分享分享http://www.xbppxgov.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