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美國一直在阻撓臺灣回歸中國?
因為美國人知道一旦臺灣回歸中國,中國完成統一大業后,他們就再也壓制不了中國。
臺灣回歸所帶來的戰略價值,將讓中國的復興大計提前至少20年,也會加速美國的衰落
不說廢話,只講干貨。今天我們將從地緣政治、經濟、科技和國際影響力四個方向帶大家直觀感受臺灣回歸后中國會有多猛!
首先臺灣回歸后,美國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也就被徹底瓦解!
解放軍可依托臺灣東部深水港建立常態化巡航體系,戰略核潛艇前出宮古海峽的航程縮短800公里,對關島等第二島鏈目標形成直接威懾。
臺灣海峽成為“內海”后,外國軍艦自由通行需經中方許可,東南沿海安全縱深外推至太平洋,福建從軍事前沿轉為戰略后方。
臺灣回歸后,中國對南海、東海的控制力增強,巴士海峽與臺灣海峽兩大通道的監控權,使區域能源運輸安全完全掌握在中國手中。
到這個時候,而在亞太乃至全球層面,中美的軍事實力將發生根本性的逆轉,中國不僅會突破第一島鏈,甚至可能在西太平洋地區對美軍形成完全的壓制。
再看經濟層面。
2023年臺灣GDP達5.4萬億元,而福建GDP是5.7萬億,兩者相加都可以買下荷蘭。
國家發改委預測,如果臺灣回歸,5年內“閩臺海經濟圈”GDP或突破15萬億元,占全國經濟比重從6.2%躍升至15%,與長三角、珠三角形成三足鼎立。
這個閩臺海經濟圈將吸引超過3萬億的投資,出現一個人口超過1億的海峽經濟圈,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
臺灣半導體、精密制造與大陸的14億市場、全工業體系結合,可形成全球最完整的高科技產業鏈16。臺積電5納米生產線若與大陸水電、稀土資源整合,芯片成本可降40%
臺灣海峽年通行14萬艘商船,占全球海運40%。兩岸港口整合后,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可翻倍至3000萬標箱,直接挑戰新加坡的航運樞紐地位。
臺灣5600億美元外匯儲備納入外管局管理,兩岸資本市場規模將達50萬億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1.5倍,將成為亞太金融新極點。
第三再看來看科技層面。
臺灣回歸將解決中國芯片產業的“卡脖子”難題:
臺積電與中芯國際專利共享,可使5納米芯片量產提前18個月,2030年前實現3納米全產業鏈自主化。
福建水電資源與臺灣技術結合,28納米芯片成本降低37%,晶圓代工市場份額從65%提升至8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2021年大陸GDP已是臺灣的22.1倍,統一后的兩岸科技協同將加速中國在高性能計算、AI、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球主導權。
屆時中國的人工智能訓練算力,量子計算乃至高超音速武器等軍事水平將會得到飛躍式的發展,中美之間的科技差距將會被進一步抹平。
最后再看國際影響力。
臺灣回歸,中國實現統一后,亞太地區的安全體系將會被重構,駐韓美軍可能加速撤離,日韓半導體企業向大陸轉移產能,東盟在“南海行為準則”談判中妥協意愿提升,隆港納入“一帶一路”樞紐,東南亞國家采購中國高鐵需簽署人民幣結算協議,拉美礦產貿易加速“去美元化”、
臺灣海峽控制權使中國掌握全球40%海運命脈,日韓60%能源進口依賴此航道,被迫調整對華政策以保障經濟安全。
臺灣回歸不僅是領土完整的關鍵一步,更是中國從區域大國邁向全球強國的戰略支點。
臺灣回歸不是簡單的領土拼圖,而是給中國裝上四臺“渦輪增壓”:地緣戰略突圍、經濟引擎升級、科技霸權在手、國際話語權拉滿。
臺灣回歸,不是中國復興的終點,而是中國開掛的起點。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