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山貓】
據臺媒近日報道,臺“陸軍司令部”向民間企業公開征求“可移動式(原文寫作“可攜式”)無人機反制系統”,該項目征求書是在本月19日由臺“陸軍司令部通資處”發布的,當中提出了8項主要規格條件。
報道稱,根據征求書中的規格條件要求,臺軍方希望該系統包含被動探測、反制系統,能夠通過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便攜式設備作為操作平臺,具備干擾和欺騙式接管“一、二級”無人機的能力,可以反向探測到無人機操作手位置,同時預留設備擴展升級能力。根據上述能力,在城市作戰環境中實現定位、切斷無人機控制鏈路并接管,以及構建基于無人機序列號的白名單電子圍欄,無許可無人機進入報警等功能。
(資料圖)美國安杜里爾公司生產的一種典型的便攜式無人機干擾設備
臺軍方還要求該系統體積小、輕量化、能夠使用軍用車輛裝載移動、安裝簡便能夠快速建立偵測防護區;同時具備防潮、防水、防震、防摔、防塵、防鹽霧以及防銹等特性,適應臺島和各外島氣象環境;還需要具備遠程監控、自檢功能,操作簡單,1至2人可以完成架設、啟動作業。要求書中還規定,系統應配備至少1塊可拆卸式電池和充電器,電池續航不短于(含)8小時,可外接110v至220v民用電源,在此條件下連續運行不小于(含)24小時,不能對臺軍通訊、數據和電子設備造成損壞,也不能對臺軍及其可能盟友的無人機造成干擾等等。
此前,臺軍曾針對其關鍵設施、金馬外島等地區的需求,計劃自2022年起采購232具無人機干擾槍,目前該采購案仍在持續實施中,但這些手持式干擾槍僅能用于對抗多軸式無人機、穿越機等小型遙控無人機進行人力手動干擾,難以實現全時、全向的防護,也無法與更大型的無人機進行對抗,其作用相當有限。
(資料圖)臺軍“官渡地區指揮部”士兵正在使用無人機干擾槍
去年9月,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顧立雄曾表示,臺“防務創新小組”已經和美軍方國防創新部門(the Defense Innovation Unit)進行了對口深度交流,主要聚焦于“無人機系統”、“反無人機系統”等領域。該小組正是顧立雄在其上任之后宣布模仿DIU所成立的,其目的是“投資成熟科技項目”,以在臺海確保所謂“不對稱作戰優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