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和世界霸主,極端自信的根本,其實就是其成功搞垮了很多老二。
包括挑戰其地位的大英帝國,德國,蘇聯,日本等等。
所以美國總是認為,沒有國家可以撼動和挑戰美國的地位。
這也是其在世界范圍內為所欲為,到處圍堵和打擊其他國家的核心原因。
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美國這個國家,以往成功打擊的老二,都是存在嚴重缺陷的。
如今的國際形勢動蕩不安,中東局勢還沒有穩定下來,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沖突又在不斷持續,這下可是忙壞了美國,不斷在國際問題上反復橫跳,而俄羅斯根本沒有把美國放在心上,針對如今的局勢,俄羅斯方面的專家表示,只有中國成為超級大國,世界才能夠真正和平,為何會這么說呢?
國際牌桌上,美國當了太久的老大,手里的王牌,就是一套屢試不爽的“拆臺大法”:甭管誰冒頭,總有辦法讓你熄火。英國、德國、蘇聯、日本,一個個都曾是狠角色,最后不都偃旗息鼓了?這讓美國越來越信:天下無敵,舍我其誰。這份自信,也成了他在全球指點江山、干預他國內政的底氣。可如今,一個叫中國的新玩家上了牌桌,畫風,好像不太一樣了。
回頭看看那些倒下的巨人,真只是美國太強,對手太弱嗎?恐怕沒那么簡單。歷史這面鏡子,你要是換個角度擦擦,就能看見他們各自的“阿喀琉斯之踵”,那才是要了命的玩意兒。
就說大英帝國吧,號稱“日不落”,靠的是啥?遍布全球的殖民地??!結果二戰后,美國在背后推波助瀾,全球殖民地紛紛鬧獨立。老英國這口氣一散,殖民體系一垮,光剩個英倫三島,還怎么當世界霸主?這等于直接被卸了發動機,只能眼睜睜看著輝煌不再。
德國呢?兩次世界大戰,都犯了一個毛病:心比天高,胃口太大,可家里那點地盤和資源,根本撐不起那么大的野心。結果呢?折騰兩次,都被打得元氣大傷,尤其美國一參戰,更是加速了它的衰敗。擴張的欲望和國力的不匹配,就像個定時炸彈,遲早要爆。
再瞧瞧日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經濟和科技蹭蹭往上漲,GDP眼看要摸到美國的七成,把山姆大叔驚出一身冷汗。
可問題是,日本在軍事上始終是美國的“小老弟”,本土還駐著美軍,主權上硬氣不起來。所以,美國一紙《廣場協議》遞過來,日本的經濟泡沫說破就破,從此陷入了“失去的幾十年”,翻身乏力。
至于蘇聯,那個曾經讓整個西方世界睡不著覺的紅色巨人,地盤夠大,人也夠多,核彈頭更是能把地球犁幾遍。但它的經濟結構,天生就是個跛子——軍工產業一柱擎天,民用工業卻短板明顯。美國就抓著這點,跟你搞軍備競賽,活活把這個龐然大物給拖垮了。說白了,再強的身板,內部失調也扛不住持久消耗。
現在,聚光燈打在了中國身上。美國那套壓制老對手的招數,也不是今天才開始往中國身上招呼。從奧巴馬時代的“重返亞太”和TPP貿易協定,到特朗普簡單粗暴的貿易戰,再到拜登政府拉黑中國企業、限制技術交流,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國這戰略是一環扣一環,目標直指中國。
就說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率依然穩穩當當,外貿出口也沒趴下,反倒在高位運行。這說明啥?說明美國那套經濟大棒揮下來,效果越來越不明顯了,邊際效應遞減了唄!
這抗壓性從哪兒來?中國這些年可沒閑著,一直在悄悄調整戰略。面對美國持續的施壓,中國有意識地優化了外貿結構。
以前可能挺依賴美國市場,現在呢?花了差不多十年功夫,東盟、歐盟成了中國更重要的貿易伙伴。跟美國的貿易額,在中國整個外貿大盤子里,已經掀不起太大的浪了。更關鍵的是,中國正在努力把經濟增長的引擎從過去的“外貿拉動”切換到“內需驅動”。
官方數據也說了,外貿在中國經濟整體中的占比已經下來了。再加上鼓勵設備更新、提高老百姓收入和福利這些刺激內需的政策,中國經濟有了更扎實的內生動力。所以啊,就算外部風浪再大,中國的經濟基本盤依然穩固。連俄羅斯的軍事專家都忍不住說,美國現在才想全力壓制中國,恐怕有點晚了,因為現在的中國,已經很難找到能一下打趴下的明顯弱點了。
要說國家基礎,中國這塊頭可不小,陸地面積跟美國不相上下,甚至還大點,資源也挺豐富。
更重要的是,中國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演進,形成了一個高度統一和穩定的內部大環境。這跟當年那些要么依賴殖民地輸血,要么內部山頭林立、矛盾重重的對手,完全不是一個量級。想從中國內部找個支點來撬動它?難于上青天!
再看看經濟產業層面,這更是中國的強項。我們建成了全世界獨一份、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聯合國產業分類里有的,中國全都有!而且,軍工、重工業、輕工業還能協同發展,不像當年的蘇聯那樣“跛腳”。
工業增加值,特別是制造業增加值,在全球都是領頭羊,整體產業產值對世界的貢獻,那是美國本土制造業的好幾倍。
這還沒完,在高鐵技術、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比如6G的研發)、特高壓輸電、新能源、先進基建、生物科技還有稀土應用這些高精尖領域,中國已經不只是追趕了,很多方面都跟美國并駕齊驅,甚至在某些點上還領先一步。這就從根子上解釋了,為啥美國發起的貿易戰、科技戰、產業打擊,雷聲大雨點小,沒達到預期效果,搞不好還得把自己國家的經濟和產業鏈給帶溝里去。
軍事力量這塊,中國也早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軍隊的專業素養和戰斗意志那是經過實打實錘煉的,更關鍵的是,武器裝備的國產化和先進化程度,簡直是坐著火箭往上躥。
海軍這邊,像裝了電磁彈射器的福建號航母這樣的新家伙接二連三地亮相,大型驅逐艦、護衛艦、兩棲攻擊艦和戰略核潛艇也跟下餃子似的服役,遠洋作戰能力肉眼可見地提升??哲娔兀乱淮鷳鸲窓C不是在研發就是在試飛,現役的機型也在不斷升級。
雖然有些關于特定武器的說法,比如某篇文章里提到的殲10在印巴空戰的戰績,或者還在圖紙上的未來武器,可能帶點宣傳的色彩,但中國在激光、電磁、量子這些前沿軍事科技上的投入和探索,以及由此帶來的潛在實力提升,是誰也不敢小看的。就連五角大樓自己搞兵棋推演,也常常對能不能在潛在沖突中占到中國的便宜,心里直打鼓。
制度層面,中國這套治理體系,講究的是高效決策、集中力量辦大事,還有超強的社會動員和凝聚能力。這套體系在應對內外部挑戰、推動國家發展的時候,確實顯示出了它的獨到之處。
所以,那些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屢試不爽的“顏色革命”之類的外部干預手段,想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基本上是癡人說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