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CBA一到季后賽,頂薪球員的表現總能被放大,畢竟這么高的合同、這么多的資源和輿論關注,頂薪該是力挽狂瀾的英雄,但現實往往啪啪打臉,本賽季五位頂薪球員的“擺爛表現,真是讓人又氣又笑又無奈,廣廈的趙巖昊、遼寧的付豪、北京首鋼的范子銘、新疆的趙睿、北控的鄒雨宸,這五人要說誰最失敗,球迷可能都有自己的排名,但無論怎么排,大家心里都是一個結論——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先說趙巖昊,廣廈當年用頂薪續約他,多少有點“情懷牌的意思,畢竟他是“廣廈三少,27歲說是當打之年也沒毛病,可本賽季他的狀態下滑得離譜,常規賽場均5分、1.5籃板、0.8助攻,這數據擱個板凳球員身上都沒啥好說的,關鍵是到了季后賽,場均直接掉到1.7分、0.6籃板——說句難聽的,如果不是林秉圣及時到隊,廣廈后衛線還真可能變成大號“擺爛現場,你說頂薪留人是出于信任,這信任換來的卻是全隊險些被坑,真是尷尬到了極點。
再看遼寧的付豪,這哥們常規賽場均11分、5.3籃板,數據不算差,但問題在于他被定位為核心四號位,賽季初還頂著郭艾倫離隊的壓力簽下頂薪,結果到了季后賽,場均籃板掉到5.5,助攻直接縮水,最致命的是關鍵時刻屢屢失誤,活生生把老將李曉旭又打回首發,遼籃三連冠后頂薪格外珍貴,管理層冒著輿論壓力留下付豪,結果他用表現告訴大家:自己只是個合格的角色球員,體系能養你,但關鍵時候真扛不住。
范子銘這邊更有點“命運多舛的意思,上賽季還一度被傳要單換周琦,結果人家周琦來了還真把他擠成了替補,常規賽場均不到7分4板,季后賽勉強漲了點,依然沒啥存在感,北京首鋼給他頂薪,結果一大半賽季他連第二中鋒都不是,徹底成了“交易貨,估計下賽季要被擺上談判桌了,這劇情放到NBA妥妥就是“合同年擺爛典型,球迷有點同情也有點想笑,畢竟頂薪和表現的反差太大,實在讓人說不出話來。
說到新疆的趙睿,球迷心里多少有點復雜,加盟廣匯兩個賽季,常規賽只打了35場,季后賽更是寥寥無幾,數據倒還湊合,常規賽場均14分、3.5籃板、4.8助攻,但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傷病不斷,季后賽直接“報銷,新疆放棄于德豪、黃榮奇,全指望趙睿,結果第一場就倒下,只能臨時用外援頂一號位,輪換被徹底打亂,這種局面真是讓人“氣到對噴都無處發作,明明頂薪簽來要當“最具攻擊力組織后衛,結果成了“病號控衛,球迷只能感慨命運無常。
最后說鄒雨宸,這哥們要論天賦和技術,其實沒毛病,健康的時候該拿頂薪,問題是他總是倒在傷病和恢復路上,常規賽場均12.2分、5.5籃板、1.2助攻,還算過得去,但季后賽直接掉到9分、3.2籃板,北控要不是重金引進薩林杰、沈梓捷,恐怕連季后賽都懸,鄒雨宸能用、值得用,但你要指望他扛起球隊大旗,現實總是狠狠打臉,球迷調侃說他是“玻璃屬性,但其實更多還是無奈和惋惜。
問題其實很簡單,CBA頂薪越來越像“毒藥合同,管理層拼感情、拼資源、拼排面,最后還是得看球員自己能不能扛住壓力、保持健康、打出統治力,這五位球員,一個個看起來都曾有光鮮履歷,但現實就是這么殘酷,頂薪不是護身符,反而成了放大鏡,把一切短板都照得明明白白,球迷當然希望他們能證明自己,可一季又一季看下來,真正能扛得住頂薪身份的,鳳毛麟角。
當然,我們也得承認,沒有人天生愿意擺爛,也不是所有頂薪都注定失敗,CBA的市場、球隊環境、球員自身情況太復雜,傷病、戰術、輿論、管理層決策,每一個變量都能成就或毀掉一份合同,問題來了,下一季還會有多少頂薪球員能真正撐起球隊,還是說,頂薪會越來越像一種“心理負擔,變成大家口中的包袱,這才是CBA給所有人出的難題。
最后說一句,頂薪球員的爭議還會繼續,球迷的討論也不會停歇,畢竟每一場比賽、每一個鏡頭,都是現實和理想的碰撞,這也是CBA的魅力所在,你說巧不巧,頂薪球員的身影,總是在風口浪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