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特稿丨保護生物多樣性 守住地球多樣美
新華社記者馮玉婧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但由于人類活動影響,生物多樣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的未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致辭中說,生物多樣性喪失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一個國家無論多么富有或強大,都無法獨自應對。
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
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萬物共生,和美永續”為主題。據聯合國官網介紹,生物多樣性不僅包括多種多樣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還涵蓋物種內存在的遺傳差異以及湖泊、森林、沙漠和農業景觀等多樣的生態系統,這些系統中的人類、植物與動物相互作用,構成了復雜而精妙的自然網絡。
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據統計,全球有超過30億人的生計依賴于海洋和沿海的多種生物,超過16億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產品謀生。世界上超過一半的藥物成分來源于天然動植物。
每一個物種都可被視作一個寶貴的基因庫。如果物種基因還未開發就永遠失去,損失無法估量。為保護這些遺傳資源,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和英國基尤千年種子庫等保存物種種質資源的機構應運而生。此外,美國、歐洲、日本以及中國還建立了大型基因數據庫,以盡快存儲瀕危生物物種種質資源。守護物種多樣性,就是守護人類自身的生存根基。
守護生態 迫在眉睫
當今人類對水、糧食、藥品、衣服、燃料、住所和能源等多種資源的獲取,仍嚴重依賴于健康且有活力的生態系統。然而,全球生物多樣性正遭受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入侵、過度開發等多重壓力的威脅,形勢令人擔憂。
世界自然基金會去年10月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地球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驚人。根據該基金會編制的“地球生命指數”,自1970年至2020年,受監測的野生動物種群平均規??s減了73%。棲息地退化和喪失、過度開發和物種入侵是主要影響因素。
據聯合國框架下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發布的報告,目前全球約有100萬種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其中許多物種將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滅絕。當前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值高出幾十到幾百倍,而且正在加速。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指出,目前的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基線高出10至100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這種損失威脅到基本的生態系統服務,包括授粉、土壤肥力和水凈化,對人類健康有直接后果。例如,自1970年以來,可以過濾淡水的濕地退化,導致全球濕地覆蓋率下降35%,進而造成水傳播疾病增加,還導致20多億人的可用水資源減少。
全球行動 中國貢獻
為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局面,全球已經在采取積極行動。
在2025年2月底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續會上,各締約方就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融資方案等重要議題達成共識。會議期間還啟動了卡利基金,該基金專注于公平和公正地分配利用遺傳資源數字序列信息所產生的效益,將合理利用來自私營部門的資金來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事業。
作為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始終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
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主席國,成功推動達成“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等一攬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中國在2021年10月正式宣布,將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去年10月COP16舉行期間,昆明基金支持的首批9個小額項目獲得通過;去年1月,中國對標“昆蒙框架”全球目標,更新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成為“昆蒙框架”通過后第一個完成生物多樣性戰略與行動計劃更新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自身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實踐帶來了生物多樣性的復蘇,同時加強國際合作,與世界共同守護地球的多樣之美:深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南南合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積極為發展中國家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支持,全球超過80個國家受益;先后與俄羅斯、蒙古國、老撾、越南等國合作,建立跨境自然保護地和生態廊道;建立中非環境合作中心,促進環境技術合作,共享綠色發展機遇;與肯尼亞合作編纂該國首部國家植物志《肯尼亞植物志》,填補該國植物資源研究領域的空白……
生物多樣性保護任重道遠,行動刻不容緩。正如古特雷斯的呼吁,“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為所有人營造一個更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讓我們一起走上這條道路吧!”(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