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為“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近日,市生態環境局舉辦活動展示泰州市自然生態保護的重要成果。
長江江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生存狀況是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的“顯示器”。近年來,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推進和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的實施,長江靖江段江豚不斷回歸,江豚逐浪正成為靖江生態網紅。
2021年起,靖江啟動長江江豚摸底調查,成立長江江豚靖江調查隊,至今累計開展了100多航次的調查,基本摸清靖江段江豚的種群狀況。“目前,在靖江段發現的江豚數量有42頭,主要集中在靖江海事碼頭至江陰大橋一帶的外側水域,共計發現5對‘母子豚’,4個長江江豚識別個體。”長江江豚靖江調查隊隊長汪正飛介紹,可識別個體中,TJ-1的頸部有個勒痕,TJ-2的眼部有兩個孔洞,TJ-3的背部有很多凹陷的區域,最新發現的TJ-4背部有囊腫。
長江泰興段天星洲,南北長約9公里,面積約8平方公里,是長江中一座自然形成的濕地洲島,為多種生物提供了棲息和繁衍的場所。今年2月至4月,泰興委托江蘇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以下簡稱“蘇環院”)啟動天星洲鳥類觀測。“我們設置了12條觀測樣線,覆蓋了天星洲及濱江沿線,共記錄鳥類13目35科60屬83種,共計6655只。”蘇環院生態工程師王歡歡介紹,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震旦鴉雀、紅隼、雀鷹、黑翅鳶、黑鳶、普通鵟等6種93只;三有保護鳥類羅紋鴨、畫眉、田鹀等68種1487只。接下來規劃通過洲島棲息地修復、食物鏈優化、減少人為干擾、搭建便鳥設施等四個方面加強天星洲鳥類及其棲息地保護,發揮天星洲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飛通道中途停歇地的重要生態功能。
當天,江蘇省泰州環境監測中心還發布了《鳳城麗影——泰州鳥類觀察手冊》?一書,該書匯聚了40位鳥類攝影愛好者和中心技術人員的野外攝影作品,累計收錄超過1000張原始影像素材。“從鳥類照片的征集,到最后手冊的編纂和出版,經過兩年精心打磨。”中心副主任周扣洪介紹,手冊記錄了泰州290種野生鳥類,按游禽、涉禽、陸禽、猛禽、攀禽、鳴禽六大生態類群分類,每個鳥種都詳細介紹特征、生境、習性和食性,并配有3至5張照片。“除了美圖,書中還設置了趣味閱讀專欄,掃描二維碼可以欣賞一些常見鳥類的鳴聲或觀看鳥類活動的趣味視頻。”
近年來,泰州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并在多個方面探索創新。如打造全國領先的觀測體系,建成“建興高速”站、“健康長江”“天星洲”“馬洲島”等多套觀測系統,大幅提升了生物多樣性觀測效率。下大力氣推動長江大保護,因地制宜開辟大量濕地保護小區,還在市區公園搭建了人工鳥巢,改造“微環境”。建成17個生態安全緩沖區,科學謀劃溱湖、馬洲島、天星洲等一批“生態島”項目。
“一系列舉措使得區域生態系統格局優化、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質量明顯改善,但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將持續努力,與全市人民一起繪就‘萬物共生、水韻泰州’美好畫卷。”泰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海霞表示,5月22日,《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將正式實施,下一步,泰州計劃開展新一輪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建立動態更新的物種數據庫,細致分析重要生境變化,更科學、更有針對性地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原標題:《繪就“萬物共生、水韻泰州”美好畫卷,泰州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欄目編輯:黃于悅
來源:作者:唐聞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