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啊!
前兩天一條視頻告訴我們:江湖上“濃眉大眼”的優等生浙江,居然也加入了“圈地狂魔”的豪華套餐——壺口瀑布被鐵絲網攔成了“盆栽”,青海湖被圍成了“私家池塘”,珠峰觀景臺被圈成了“VIP包廂”,現在連錢塘江都要被圍欄“封印”了!一時間,網友們炸開了鍋:“怎么,連看個潮水都要收門票了?下一步是不是呼吸江風得掃碼付費?”
要說錢塘江,那可是浙江的“頂流IP”——潮水一來,千軍萬馬奔騰而過,氣勢磅礴得讓人在現場無法呼吸。可最近,嘉興段的江邊突然豎起一排排圍擋,網友一拍大腿:“完了,連錢塘江都要搞‘圈地經濟’了!”配圖里,圍擋嚴實得像在搞“江景盲盒”,就差掛個牌子:“掃碼付費解鎖潮水皮膚”。
官方緊急辟謠:“誤會!誤會!這是海塘提標工程,為了防潮安全!”
原來,錢塘江堤防正從“百年一遇”升級到“三百年一遇”,施工期間圍擋是怕游客誤入工地被潮水“一鍵刪除”。可網友們不買賬:“早不圍晚不圍,偏偏旅游旺季圍?你們是防潮還是防我?”畢竟,這些年被“圍蔽即收費”坑怕了的游客們,早已練就了“聞圍色變”的應激反應。
平心而論,錢塘江的圍擋初衷確實情有可原。畢竟,潮水兇猛起來堪比“滾筒洗衣機”,每年都有勇士翻越欄桿與潮水賽跑,結果被拍成“人形漂流瓶”。官方設置了2米高護欄、標語轟炸、保安巡邏,甚至派“喊潮人”拿著喇叭怒吼,可總有人覺得“潮水虐我千百遍,我待潮水如初戀”。如此看來,施工圍擋倒像也有必要。
但問題在于,公眾的信任早已被“圈地套路”透支了——壺口瀑布的圍欄越拉越長,美其名曰“安全”,門票卻越賣越貴;青海湖的鐵絲網說是“生態保護”,可牧民自家的油菜花田反倒成了“景區專供”。當“安全”和“保護”成了萬能擋箭牌,誰還敢信圍擋背后沒有藏著二維碼?
錢塘江的困境,本質是一場“安全”與“共享”的博弈。一邊是防潮工程迫在眉睫,另一邊是公眾對“圈地收費”的深度疑慮——傷得實在太深了。官方委屈:“我們明明是做好事,怎么還被罵?”網友冷笑:“你們倒是學學西湖啊!免費開放十幾年,也沒見把斷橋圍起來收‘白娘子見面費’!”
挪威有個著名景點——布道石,地處挪威南部,靠近斯塔萬格市的呂瑟峽灣中部,是一塊天然形成的巨石,突兀地直立于峽灣深處的崇山峻嶺中,垂直落差604米,頂部有大約625平方米的平臺。非常非常險峻,不止一次有人提議在上面建圍欄,最后都被否決。政府部門認為不應該破壞自然,而成年人可以為自己的生命負責。至于在那里自殺的,他們不在那里自殺,也會在別的地方自殺。
其實,化解矛盾的關鍵在于透明溝通。比如在圍擋上貼滿“施工進度條”,搞個直播鏡頭讓網友“云監工”;或者學學成都熊貓基地,把工程包裝成“海塘變形記”科普展。再不濟,學廣東人煲湯,在告示牌上寫點幽默標語:“潮水會劈叉,施工莫吃瓜”“今日你翻欄,明日潮翻你”。總之,別讓圍擋成了隔開官民信任的“柏林墻”。
說到底,錢塘江圍擋引發的爭議,是一面照妖鏡——照出的是公眾對公共資源被“私有化”的集體焦慮,也是管理部門“重堵輕疏”的思維慣性。畢竟,潮水的壯麗屬于所有人,而信任的裂痕,可比堤壩的缺口難補多了。
最后友情提醒:若您偶遇錢塘江圍擋,請保持淡定——它真不是收費站的馬甲,只是暫時穿了件“工地熒光綠”。
說起來嘉興方面還是愛惜羽毛的。網上消息一出,24小時就跳出來辟謠。像壺口瀑布、青海湖那些地方,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你縱千夫所指,我自巍然不動!哈哈哈哈!
-----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