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又打起來了?這倒沒有,不過上次的停火協議并不是永久性的,5月10日17時生效,18日到期。
一般來說,在停火協議即將結束前,雙方會進行下一輪談判,或者談不攏,還要打,那么邊境就能看到大量兵力調整,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反而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發生了一起汽車炸彈襲擊事件,襲擊的目標是一處準軍事部隊堡壘,襲擊造成5死40傷,其中還包括3名兒童,性質相當惡劣。
襲擊發生兩天后,巴基斯坦副總理達爾乘專機抵達北京,和中國外長王毅舉行會晤,中方就印巴停火發表建設性觀點。印巴這對宿敵的恩怨情仇,這次能解開嗎?第三方勢力下場,核戰按鈕已握在手上!
停火協議為何一碰就碎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印巴停火只能算是口頭協議,非常耐人尋味。
從沖突的規模和結果來看,這已經算得上是一場大型戰爭了,雙方都拉開了架勢,三軍齊出,僅僅戰斗機就出動了上百架,其中印度還被擊落了6架戰機、77架無人機;巴基斯坦一共襲擊了印度的26處軍事設施,還一度造成印度國家電網癱瘓了70%;巴方這邊損失也不小,共26人死亡,46人受傷,但空戰拿出了華麗的0:6成績單。
然而10日那天說停就停,隨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自宣:“在美國的努力斡旋下,印巴雙方同意全面停火。”
按照印巴雙方的說法,這次沖突的起因是用水問題,但停火后,雙方并沒有利用這寶貴的幾天時間去磋商,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美方介入的動機。
歷史上,美國數次介入印巴爭端,都伴隨著深度的軍事交易綁定。遠的不說,就拿2019年克什米爾沖突來說,美國在出面調停的同時,也帶上了一份總價值達到26億美元的24架反潛直升機軍購協議。
而這次印巴沖突前,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印,與他同行的,還有大批裝備到位,萬斯在印度停留了4天,期間向莫迪傳遞了想要出售更多裝備的信號,甚至包括F-35。然而就在萬斯走后第二天,印控克什米爾就發生了空襲事件。
不為人知的是,就在這次停火協議宣布前,美國還跟巴基斯坦就導彈防御系統升級達成協議,該協議總價值達到3.7億美元。
所以對于美國來說,停火,是為了更好地兜售他們的裝備,僅此而已。
印巴停火,蓄力造核彈?
眾所周知克什米爾邊境擦槍走火是家常便飯,但在停火一天后,巴軍就用無人機襲擊了印度哨所,據說動用了足足144枚炸彈。兩國的邊境居民苦不堪言,他們已經不敢回家睡覺,生怕一睡不醒!
美國智庫的分析顯示,印巴沖突升級的可能性正在大增,因為雙方都感覺自己的“力量又得到增強了”。在過去的8天里,印度已經把庫存的70%導彈全部運到了邊境前線,而巴基斯坦也把紅旗-9防空系統全部南移。
更讓人揪心的是,兩國的核電站都在拼命儲備钚,印度方面最近就增產12kg,要知道一枚核彈頭的用量是6kg,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境地了,而這就是美國斡旋的成果!
大國角力,小國出力
巴基斯坦軍方的求戰欲望很強,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印巴高層沒有人想要打仗。印度是害怕戰敗的后果,而巴基斯坦再打半個月就要破產,關鍵時刻巴基斯坦副總理達爾來到了中國。
事實上,在停火之前,印度曾經找上中國,希望中國能當一回臨時消防員,但中國沒有上鉤,因為這兩“兄弟”自己都沒有和解的意思,外人在這時候插手就是自找麻煩。
毫無疑問,中國在這場博弈里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關鍵是介入的時機要準確。客觀來說,在當前的國際格局下,美國一心賺錢,他們武裝印度,為了保持地區局勢的平衡,中國每天往瓜達爾港運1.2萬噸物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達爾在會晤中首先對中國主持公道表達了感謝,王毅外長強調,中國支持雙方通過對話實現全面、持久停火。同時,中方也表達了全面推動中巴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愿景,將從工業、農業、能源、教育、安全等領域攜手巴基斯坦,升級中巴經濟走廊。
這其實才是讓印度人心理不平衡的地方,美國給予印度的只是壓力,而且是經濟和安全的雙重壓力,而巴基斯坦則通過這次沖突向全世界展示了肌肉,在不得罪美國的前提下,又跟中國升級了戰略合作級別,在軍事外交層面大獲成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