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春節期間,延安的一位村民,帶領延安的父老鄉親們抬著一塊金匾,上面寫著“人民救星”四個大字。
一路上,村民們吹吹打打好不熱鬧,后面跟著一群秧歌隊,開心地扭到了王家坪軍委禮堂院子,毛主席當時正在這里辦公。
紅軍到來
帶領一眾家鄉父老送毛主席金匾的村民,是勞動英雄楊步浩。他是土生土長的陜北人,于1905年出生在一個無比貧窮的佃農家庭。
楊步浩后來開玩笑,說自己的名字諧音“養不好”,似乎注定命途多舛。說這話的時候,他已經是一位沐浴著新時代光輝的新中國公民了,可在萬惡的舊社會,他確實是“養不好”。
在十歲的時候,楊步浩不得不跟隨著父親的腳步,和祖輩們一樣,去當地一個地主老財家里干長工。年紀小力氣弱的他,經常因為干活兒不夠快遭到毒打。
最嚴重的一次,楊步浩被地主老財的家丁,打得沒了半條命。還好村里一個義氣善良的土郎中免費給楊步浩治病,他這才轉危為安。
楊步浩繼續辛苦地活著,成年之后娶妻生女,延續著祖祖輩輩貧窮的佃農生活。1928年,陜北大旱,饑荒嚴重,楊步浩的父親和女兒都在這場天災中活活餓死了。
為了安葬一老一小,身無分文的楊步浩,不得不跟當地惡霸借高利貸。結果他剛讓親人們入土為安,催債的就找上門了。
一邊是高利貸的利滾利,一邊是不顧災情硬要佃農們交租的地主老財,早已一貧如洗負債累累的楊步浩,絕望之下甚至想要自盡了斷。
結果就在這個時候,毛主席帶領的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來到了陜北。紅軍在延安扎下了根,在陜北大地上伸張正義,懲治邪惡。
曾經草菅人命不可一世的地主老財被嚴懲了,濫發高利貸盤剝老百姓的當地惡霸被逐一槍斃了,壓迫楊步浩一家很久的惡人們,被紅軍消滅個干凈。
紅軍到來后,楊步浩終于結束了悲苦的命運,可以安安穩穩過日子了。他十分感激紅軍,感激領導紅軍的毛主席,努力為我軍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努力生產
紅軍在延安革命根據地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物資補給不足。武器裝備方面,楊步浩一點兒忙都幫不上,他就竭盡全力給我軍提供更多的軍糧。
楊步浩不但把家里的余糧全都捐獻給了紅軍,還積極開墾村子里的荒地,只為增添一些糧食產量。在楊步浩的帶動下,很多鄉親都加入了墾荒的隊列。
一年下來,楊步浩所在的村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淳樸善良的鄉親們,把糧食一批批運到了紅軍那里,讓戰士們感動萬分。
除了物質層面的幫助,楊步浩在輿論風評方面,也給紅軍在當地站穩腳跟,提供了不小的助力。楊步浩的方式簡單卻有效,以己為例,將心比心。
由于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的污名化宣傳,我軍抵達陜北之初,沒接觸過紅軍戰士們的老百姓一直以為他們是“匪”,對我軍感到十分害怕。
為了打消鄉親們的疑慮,讓當地老百姓信任紅軍,楊步浩挨家挨戶地進行辟謠和宣傳。他將自己曾經的苦難,以及紅軍抵達陜北后的心聲,跟父老鄉親們娓娓道來。
事實勝于雄辯,楊步浩用自己的故事,讓無數當地老百姓放下了心中顧慮,認識到紅軍是拯救勞苦大眾、拯救整個國家的人民軍隊。
在努力幫助紅軍的過程中,楊步浩也被我黨我軍的共產主義精神深深鼓舞。1936年,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偉人朋友
楊步浩加入我黨的第二年,侵華日軍開始瘋狂進攻。大敵當前,蔣介石卻為了一己之私,喊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荒唐口號。他放著日本鬼子不打,專門給我軍使壞。
老蔣派遣國民黨大軍,對陜北地區的紅軍窮追猛打,不“剿共”干凈不罷休。與此同時,他還緊急封鎖了紅軍的革命根據地,想要將我軍困死。
面對老蔣的陰謀,毛主席不慌不忙,號召根據地的老百姓與紅軍戰士們一起努力生產,大家共渡難關。楊步浩積極響應毛主席的“革命大生產”號召,干活兒特別賣力氣。
在陜北軍民的共同努力下,老蔣陰謀破產。楊步浩被組織評為“勞模英雄”,并得到毛主席的親自接見。毛主席問楊步浩,為什么要那么拼命搞生產,他的回答讓毛主席紅了眼眶。
楊步浩覺得,紅軍當年把自己從地獄般的生活中拯救了出來,自己知恩圖報理所應當。他回答毛主席,沒有黨和紅軍,就沒有自己現在的安穩日子,他這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如此真摯熱切的話語,讓毛主席內心十分感動。他和楊步浩一見如故,越聊越投機。后來楊步浩又和毛主席見了好幾面,還見到了朱老總等中央領導干部,并和他們成了朋友。
有一年陜北大豐收,楊步浩特意挑著糧食去見毛主席,向他匯報這個喜訊。毛主席在高興的同時,也不忘給楊步浩“撐腰”。
毛主席鄭重地跟楊步浩說:“如果基層干部出現了什么問題,有人欺負你,或者其他鄉親,你就告訴我。有不公平的事兒發生,我一定會為你們做主的。”
楊步浩懇切地表示,自己和鄉親們一切安好,和紅軍戰士們相處十分融洽,毛主席這才徹底放心了。楊步浩臨走的時候,毛主席還特意送給了他一些餅干和肉干。
要知道,當時延安物資供應十分緊張。這些難得的給養,都是后勤人員專門找來,想要給日理萬機的毛主席補身體的。
毛主席愿意把自己那份供應送給楊步浩這個普通老百姓,可見偉大領袖的光風霽月,不重物質享受,以及他和楊步浩的深厚友情。
離開了毛主席之后,楊步浩又專程去探望了朱老總。看到楊步浩來了,朱老總十分高興,親切地拍著肩膀與他交談。在毛主席和朱老總看來,楊步浩不僅是朋友,更是親人。
人民救星
1945年,抗戰終于勝利了。陜北的軍民還沒有高興多久,一則消息就讓他們心里犯起了嘀咕:老蔣幾次三番邀請毛主席去重慶,進行國共談判。
老蔣這人是什么德行,楊步浩經歷過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的“剿共”和經濟封鎖,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他覺得重慶談判就是一場“鴻門宴”,所以力勸毛主席不要去。
毛主席當然知道老蔣絕非善類,但為了大局著想,他還是毅然趕赴重慶,進行了這場和平談判。重慶談判的一個月來,楊步浩每天都憂心忡忡。
楊步浩四處打聽毛主席的消息,確定他一切安好才能放心。一個多月之后,毛主席終于回到了延安,楊步浩興奮極了,帶著雞鴨去看他。
看到楊步浩的毛主席,也是非常高興地。他們一起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飯,慶祝毛主席這次虎口脫險,從重慶全身而退。
1946年的春節,為了表達陜北老百姓對毛主席的感謝和敬意,一眾父老鄉親在楊步浩的帶領下,準備了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
這份禮物是一塊寫著“人民救星”四個大字的金匾。為了做好這塊匾,楊步浩特意邀請了當地的書法名家,由他來撰寫這意義重大的四個字。
收到這份禮物的毛主席,內心感慨萬千。他多年來致力于祖國的革命運動,為的就是讓勞苦大眾過上好日子。如今父老鄉親們如此理解關愛自己,讓毛主席十分感動。
毛主席親切地會見了送匾的鄉親們,同時還不忘提醒他們,老蔣絕對不會善罷甘休,國共兩軍應該很快就要打大仗了。
按理來說,這種事關軍情的大事兒,毛主席不應該跟普通老百姓們講。可偉人害怕鄉親們沒有提前屯糧,導致陜北因戰亂發生饑荒,1928年的悲劇重演。
終生友誼
果然不出毛主席的所料,1946年,老蔣悍然挑起內戰,解放戰爭爆發。中共中央從延安轉移到了西柏坡,楊步浩則留在了老家,加入游擊隊進行斗爭。
1949年,解放戰爭結束,廣大中華兒女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迎接新中國的誕生。開國大典當天,楊步浩受毛主席、朱老總等人的邀請,在天安門城樓上進行觀禮。
建國之后,楊步浩并沒有因為自己和毛主席的朋友關系“翹尾巴”,而是繼續老老實實當個農民,在田間地頭上勞作。
可是在1954年,楊步浩因為意外受傷,失去了干重體力活兒的能力。無法繼續耕田的他,沒有了收入來源,眼看著家里要步入貧窮了。
為了尋找新工作,楊步浩十分不好意思地給毛主席寫信求助。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十分重視,特意讓當地政府解決此事,絕對不能眼睜睜看著曾幫助過紅軍的“勞模英雄”失業。
當地政府經過反復商討,最終給了楊步浩一個管理種子庫的差事。楊步浩本來就當了大半輩子農民,這個工作稱得上是“專業對口”了。
1961年,毛主席特意托付工作人員,千里迢迢給楊步浩送去了香煙、茅臺等貴重禮物。這些禮物,都是毛主席用自己的工資,為他購置的。
楊步浩收到毛主席的禮物之后,內心十分激動,他又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去北京看看他。毛主席欣然答應,并派專人把楊步浩接到了北京中南海,兩人在菊香書屋敘舊。
此后多年,楊步浩一直與毛主席保持著聯系。直到1976年,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楊步浩親赴北京參加葬禮,這段友誼才畫下最后句點。
毛主席去世后的第二年,楊步浩的老家發生了水患,他在睡夢當中來不及出逃,消失在了洪水之中。這位革命年代的“勞模英雄”,毛主席的終生好友,就這樣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參考資料:
1.毛主席與延安勞模楊步浩(《秘書工作》2019年12期)
2.毛澤東與他的農民朋友(《黨風與廉政》2001年09期)
3.給毛主席“代耕”的勞動英雄(《文史博覽》2007年10期)
4.一位陜北農民與毛澤東的深厚情誼(《傳承》2010年19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