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開源信息表明,5月21日,朝鮮下水了“崔賢”級驅逐艦二號艦。然而,這艘滿載排水量5000噸,擁有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和VLS裝置的水面艦艇,卻在清津造船廠發生了重大的事故。
下水過程中,由于指揮不熟、操作不慎,未能確保這艘驅逐艦底盤移動的平行度,導致艦尾部分的下水滑板先行脫離擱淺,部分區段艦底破損失衡,導致艦首部分卡在船臺上,未能順利滑入水中。
當時,朝鮮最高領導人就在現場,全程目睹了這艘驅逐艦的下水過程。他直接歸咎于相關部門的 “疏忽、不負責任和不科學的經驗主義”,并將其定性為 “不可容忍的重大事故和犯罪行為”。
目前,朝鮮已成立調查組,按最高領導人的指示執行,在下月黨中央全會前 “無條件完成修復”,并計劃對軍需工業部、船舶設計研究所及清津造船廠進行追責。
4月25日,朝鮮清津造船廠下水了“崔賢”級驅逐艦一號艦,僅隔25天便嘗試下水二號艦,可見這兩艘驅逐艦的建造周期大致相仿。
“崔賢”級驅逐艦一號艦,此前已經順利下水,艦上擁有標志性的4面巨大的相控陣雷達天線陣列、74單元垂直發射裝置,瞬間引發了轟動效應,成為重大的軍事新聞,令全世界對朝鮮造船工業都刮目相看。
意味著朝鮮繼日本、韓國、中國和印度后,成為亞洲第五個擁有大型防空驅逐艦的國家,有許多中國網友不免感嘆:朝鮮不愧是“東亞怪物房”的一員!
全球能獨立研發有大型相控陣雷達和導彈垂直發射裝置的國家,可謂少之又少。以綜合國力并不強大的朝鮮,能研制成功防空驅逐艦,確實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體現了朝鮮的軍事科研和制造業已經不容小覷。
“崔賢”級驅逐艦二號艦,卻未能順利下水,發生了安全事故,可能與清津造船廠因缺乏傳統下水設施,而嘗試采用了 “側向下水” 方式有關。
即將艦體橫向推入水中,相較于“崔賢”級一號艦使用的浮動干塢法,這一技術對操作精度要求更高,而朝鮮造船業在此領域缺乏相關的經驗,這可能是導致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現在,網絡上有中國網友指出,側滑下水方式,其實只適合于小型艦船,大中型艦船應該采用后退式,或者船塢注水方式。
朝鮮“崔賢”級驅逐艦二號艦,卻采用了橫向下水的方式,艦尾雖然下水了,但是艦艏卻還卡在船臺上,極有可能對龍骨造成巨大的損毀。若要將這艘驅逐艦的艦體底部修復如初,存在一定的技術難題,將非??简炃褰蛟齑瑥S的工程人員和工人的技術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