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圖△改造后二姐房間
《暖暖的新家》第五期節目中,委托人李易與媽媽、兩個姐姐一起生活在一個21平米的簡陋平方中,由于空間狹小,孩子們都已經長大,媽媽經常住在鄰居家廚房改成的簡易房中,有家不能回的情況讓李易對媽媽充滿了心疼與愧疚。本期《暖暖的新家》請到了設計界鬼才設計師魯小川,幫助李易完成接媽媽回家的夢想。
21平米昏暗平房變身四室一廳團圓之家,看設計師如何“大變空間”。
本期節目的委托人李易,是住在北京西城區的一個90后小伙,他和媽媽、兩個姐姐生活在一起。然而這個家每到午夜時分母子就會發生一場爭奪戰,戰爭的起因不是因為矛盾,而是源于愛。21平米的家實在太小了,三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四口人根本住不下。于是媽媽把家騰給了孩子們,自己卻借住在鄰居家的廚房改成的簡易房里。但是孝順的兒子舍不得媽媽每到夜晚獨自離開,為了讓媽媽住回自己的家,每天都與媽媽爭搶睡到簡易房,可是他搶不過媽媽,只能聽她的安排。
改造前
即使媽媽搬出去住在簡易房,21平米的房子住三個成年人仍是異常擁擠。其實這間房子只是老四合院正房的三分之一,中間被一個簡易的屏風分成兩個部分,外邊既是客廳也是李易的房間,屏風里,是兩個姐姐的臥室。
△房間被屏風簡單的分成里外屋
△李易的臥室兼客廳
△兩個姐姐的臥室
室內唯一的采光窗戶,被堆滿了物品的架子遮擋,房間顯得非?;璋?。人口多,空間有限,再加上愛購買,所以這家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囤物非常嚴重,到處都堆滿了東西。甚至二姐睡覺的頭頂上,都掛著幾十件冬季的衣服,讓這里看起來好像一間干洗店。
△廚房浴室共用
大姐經常要上晚班,出入都要經過客廳,然而這里也是弟弟睡覺的地方,所以李易常常半夜被吵醒,睡眠質量非常的差。不僅如此,困擾這個家庭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廚房和淋浴間共處一室。做飯、洗衣服、洗漱、洗澡,都要在這里完成,功能混亂且空間狹小,一個人做飯,另一個人趕時間要洗漱,就只能先停火,不然飯菜就會糊掉。切菜只能在洗衣機上進行,拍蒜剁排骨這種操作根本沒辦法完成。不僅如此,這里的衛生狀況同樣堪憂,洗澡水濺到砧板上的事情常常發生,而唯一的水池,既要洗菜洗碗、又要刷牙洗臉,甚至洗衣服投抹布都要在這里完成。
大變空間」
△設計師:魯小川
為了幫助兒女實現讓媽媽回家的心愿,設計師魯小川接受了節目組邀請,完成這個人均5平米讓媽媽能夠回家的挑戰任務。魯小川設計大膽,被稱為設計界的鬼才之一,小到機器人大到商業中心,他的想法天馬行空,然而當他24小時和戶主同吃同住的體驗之后,猶如給他當頭一棒,當初的設想徹底被推翻,他不得不摒棄了自己擅長的手法,用最樸實最實用的設計,還給他們一個暖暖的新家。
改造前,節目組邀請了專業的健康專家和安全專家對老房子進行了評估,最終發現老房子存在著很大的健康隱患和安全隱患。
24小時的體驗過后,設計師為這座16平米的房間總結出了九大不便:
1
空間有限 通行受阻
2
缺乏儲物空間 床鋪正對衣架
3
潮濕 墻皮嚴重脫落
4
隔音保暖亟需解決
5
廚房、淋浴間共用
而隨著工期的進行,李易和女友因為房子產生矛盾,讓李易迫不得已跟設計師提出要把這里當成婚房,4人居住變成5人,設計師幾近崩潰。同時設計師魯小川堅持使用一套新型智能設備,并決定用氣泡鋁隔熱保溫毯來進行保溫,讓現場施工被迫停止。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后,終于完成了改造,將21平米的昏暗平方變身為四室一廳的團圓之家,并讓李易的母親在收房的時候淚灑現場。獲得了業主極高的評價。
手繪圖
△客廳凳子多種組合模式
△立體手繪圖
21㎡四室一廳
客廳
△改造后客廳
△改造后客廳
△小巧而溫馨
廚房
△改造后廚房
△現代化廚房
洗漱間
△改造后淋浴間
△改造后衛生間
臥室
△改造后母親臥室
△改造后大姐臥室
△改造后大姐臥室
△改造后李易婚房
△改造后李易婚房
暖心設計
△智能門禁系統
△智能燈光
△智能窗簾
△多功能餐桌
△隱藏式冰箱
△設計師的畫——一個媽媽帶著三個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