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金正恩的面,朝鮮最新銳的驅逐艦公然“翻車”,所有涉事人員都對此次事故捏了一把汗。
據觀察者網等媒體報道,5月21日,朝鮮清津造船廠上演了一場令全球瞠目的軍工災難。新建造的5000噸級驅逐艦,在下水儀式中發生重大事故。
據朝中社等媒體披露,此次事故的原因,是因人員操作失誤導致船尾滑板提前脫離,船底破孔失衡,船首卡在船臺上無法移動。
金正恩全程目睹這一“不可接受”的場面,當場將其定性為“由于疏忽和不負責任,不尊重科學的經驗主義而產生的無法容忍的重大事故和犯罪行為。”
朝鮮預計將追究軍需工業部、船舶設計研究所及船廠人員的責任。根據推測,朝鮮采用橫向滑道下水技術,需嚴格保障船體移動平行度。
但該艦建造周期非常之短,趕工可能是導致滑道校準缺失的原因之一,最終造成船體受力不均,引發結構破損。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事故爆發前一個多星期,這艘艦艇被曝仍未完成上層建筑焊接。由此人們可以推斷,朝鮮在建造驅逐艦一事上,很可能采用了模塊化建造的技術。
盡管目前還沒有消息指出,這艘發生事故的艦船,具體名稱是什么。但依據其5000噸的排水量,人們基本可以斷定,這艘驅逐艦是朝鮮最新銳的“崔賢”級驅逐艦,該型艦艇是朝鮮海軍現代化轉型的核心象征。
4月25日,朝鮮“崔賢”級驅逐艦首艦“崔賢”號下水,憑借74個垂發單元的火力密度,被朝鮮稱為“核常兼備的多用途攻擊艦”。
媒體公布的消息指出,“崔賢”號驅逐艦的前方甲板上,留了12個“大坑”,32個“小坑”,總計44個垂發單元,兼容防空與反艦導彈;
其煙囪后方分布著20個中型垂發,艦艇尾部去掉了直升機庫,改為了10個大型垂發,邊長據稱超過1米,預計可發射射程1500公里的巡航導彈,甚至具備發射戰術核彈頭的能力。金正恩4月視察“崔賢”號時已下令“加速海軍核武裝化”。
從各個方面來看,朝鮮的“崔賢”級驅逐艦,與俄22350型護衛艦有著非常多的共通之處,朝鮮極大概率是從俄羅斯得到了技術和零部件支持。
該型艦艇的動力系統,大概率依賴俄制燃氣輪機。為追求火力密度,“崔賢”級驅逐艦犧牲直升機庫與反潛能力,遠海作戰依賴岸基雷達引導,實際作戰效能或許相當于十幾年前的先進艦艇。
對于朝鮮而言,“手搓”出來一艘這樣的艦艇相當不容易。配備滿各型導彈的“崔賢”級驅逐艦的單艦造價,預計能達到超過10億美元。
朝鮮每年的軍費,可能只能支撐建造2艘該型艦艇。不過,朝鮮這樣做也有著很大的意義。美日韓雖質疑其實戰能力,但朝鮮的“崔賢”號驅逐艦,在下水后的幾天時間內,就成功試射了多型導彈。
朝鮮試圖通過打造“武庫艦”,建立對日韓等國家的非對稱威懾。不過,朝鮮打造先進海軍的路,注定還會有很多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