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超,最熱的關鍵詞肯定繞不開“青春,一批不到20歲的球員突然冒出來,像開了掛一樣頻繁刷存在感,浙江隊的陶強龍、山東泰山的王鈺棟,進球、助攻、逆轉、搶鏡,年輕人們一個比一個敢打敢拼,直接把比賽的下限拉高了,但說到底,這背后是俱樂部和教練組敢放手培養新人的底氣,青訓這事兒,從來不是喊口號就能出效果的,看看河南隊和浙江隊的對比,誰在擺爛,誰在進步,一目了然。
陶強龍這個名字,河南球迷應該不陌生,24歲,和河南隊曾經的“新星韓東同齡,都是國青出身,當年也是被寄予厚望,現在呢,陶強龍在浙江踢得風生水起,河南的韓東幾乎“查無此人,這差距不是一夜之間拉開的,背后其實是俱樂部青訓體系的分水嶺,浙江隊敢用人、會用人,河南隊卻在一輪又一輪的“保級經驗里消耗自己,球迷們想不明白,為什么兩個天賦差不多的年輕人,幾年后一個成了主角,一個直接掉線。
問題來了,河南隊到底怎么了,為什么一個又一個好苗子在這里都沒了聲音,最扎心的例子,還得說說劉瀟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06年的鄭州小伙兒,曾經和王鈺棟在國少鋒線上搭檔過,一個高點支點,一個速度型殺手,當時楊晨帶隊,大家都覺得這倆人有戲,結果幾年過去,王鈺棟18歲就成了射手榜頭名,劉瀟文卻成了“考大學的普通學生,這劇情你說巧不巧。
劉瀟文的成長軌跡,其實能代表不少河南本地足球少年,2017年進華夏幸福梯隊,2018年還作為球童走進世界杯,后來回到鄭州九中,讀書踢球兩不誤,去年還帶隊在全國青少年比賽里殺進前六,自己一度是射手榜領跑者,真要說能力,劉瀟文絕不是差到沒法踢職業的料,問題是河南隊青訓這幾年始終在原地打轉,場面上看著熱鬧,實則就是沒有出口,楊晨回河南后想搞點改革,把校園足球和職業足球打通,讓本地苗子有晉升通道,結果被內部攪局,改革沒了,楊晨也走了,球員只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這種局面,說白了就是“上面的人不懂球還瞎指揮,潘仁美式的官僚操作,把青訓當成面子工程,真要選人用人,全是一套流程,劉瀟文這種好苗子根本進不了職業隊的門,甚至連名字都可能被搞混,至于什么“人才流失“青訓斷層,球迷都看麻了,河南隊的操作,就像每年都在復讀保級劇本,完全沒有向上的動力,外面王鈺棟們一波波冒頭,河南的00后甚至06后,壓根看不到希望。
你說河南隊沒有天賦球員嗎,肯定不是,單看劉瀟文和王鈺棟當年在國少的搭檔,組合里一個能跑、一個能搶點,放到現在的聯賽舞臺,誰敢說沒有用武之地,可現實就是這么魔幻,一個順風順水進職業、進國字號,一個只能發朋友圈感嘆“我現在只想考個大學,這不是個例,而是整個河南足球青訓的縮影,制度問題導致好球員流失,管理失誤直接斷送一代人前途,誰來負責,球迷心里其實都有數。
回頭看本賽季,河南隊00后能冒尖的嗎,幾乎沒有,反觀浙江、山東這些隊,年輕球員一個個都是主力甚至核心,差距不是一場比賽的勝負,而是體系和思路上的徹底分裂,河南隊的管理層要是不痛下決心,別指望能復制哪怕半個王鈺棟,最多就是年年“保級經驗越來越豐富,球迷吐槽歸吐槽,現實就是這么無力。
說到底,足球歸根結底還是得看人,教練和青訓部門有沒有眼光,俱樂部有沒有魄力,河南隊這些年最大的敗筆,就是既不敢用人,也不愿意折騰,所有流于表面,搞點運動式改革,最后全爛尾,年輕人只能自己找出路,劉瀟文這條路,走著走著就成了“考大學,曾經的夢想,慢慢變成現實的妥協,這不是河南一隊的問題,是整個青訓鏈路出了岔子。
所以,別再說河南足球沒有希望,只要管理層敢用人、敢改革,像劉瀟文這樣的球員絕對能冒頭,現在的問題是,誰來扛這個責任,誰來打破這個死循環,球迷們還在等答案,但等來的可能只是一聲嘆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