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基層治理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天祝縣旦馬鄉堅持黨建引領,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服務群眾、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構建黨組織有效引領、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賦能夯基。
“一張圖”夯實“責任關”,推動責任壓力全面傳導
堅持黨建引領,采取“黨建+社會治理”模式,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實行主要領導包片、班子成員包村、黨支部書記負責責任制,細化工作任務、強化工作措施、嚴格責任落實。推進“綜治中心+網格化管理”,根據實際管轄、分布特點,全鄉劃分為7個網格,將轄區內所有主次干道、公共場所、居民小組等全部納入網格當中,設立專職網格員7名,聯戶長28名,群防群治隊伍8個,構建鄉、村、組三級聯動的治理鏈條“一張圖”,以“小網格”夯實基層治理“硬地基”。
“一份表”摸清“村組事”,確保基層治理效能提升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利用“網格化+十戶聯防”工作機制優勢,發揮聯戶長“前哨”作用,常態化入戶走訪,起底排查各類安全隱患和矛盾風險,緊盯生產生活安全、婚姻家庭、土地草原等矛盾隱患,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整改、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臺賬“一份表”,對排查出的問題隱患逐一登記、分類梳理、逐項化解,真正做到問題隱患提前收集、提前防范、提前介入、及時化解,把常見矛盾隱患發現在村組、化解在基層,實現基層源頭化解閉環;重大矛盾隱患由鄉綜治中心牽頭,聯合派出所、司法所共同參與調解處理,實現復雜矛盾分類化解閉環;復雜且短時間無法化解的矛盾隱患,落實領導班子成員包案責任制度,聯合村組黨員、居民群眾等多方力量,推動矛盾化解處置,實現重大問題多元化解閉環。
“一場會”提高“法治化”,促進教育引導入腦入心
常態化開展法治教育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微信群、“炕頭會”“院落會”、村民代表會等形式,通過召開一場“惠民政策宣講會、安全法律宣傳會、基層民主協商會、志愿服務實踐活動”等,營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向善向上的良好氛圍。建立鄉村人民調解委員會9個,選聘人民調解員45人,培育“法律明白人”35人,及時宣傳反詐、反邪教、法律知識、暑期安全、交通安全等相關知識;創新協商工作機制,豐富協商內容形式,增強基層自治能力;豐富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內容和形式,增強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自覺性,將“最美家庭”“美麗庭院”、移風易俗、家風家教等內容納入超市積分評定獎勵范疇,不斷引導群眾樹立主人翁意識,涵養良好家風,潤育淳樸民風,促進文明鄉風。
“一站式”解決“急難愁”,助推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聚焦創新基層治理,扎實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以群眾滿不滿意為根本標準,聚焦堵點、難點、痛點持續發力,全力打造“貼心式”政務服務模式,大力推行“農戶工作法”“上門服務+全程代辦”工作方法,爭當群眾的“辦事員”“跑腿員”,“一次性”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真正做到問題發現在一線、矛盾解決在一線、工作推動在一線,實現干部和群眾的“零距離”,讓干部上門去、群眾少跑腿。將家庭困難人員、刑釋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作為關愛重點,加大幫扶力度,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確保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消除不穩定因素,有效推動社會和諧。
通過“四個一”工作舉措,天祝縣旦馬鄉不斷探索創新治理模式,努力實現群眾訴求“快解決”、社會服務“零距離”、基層治理“全覆蓋”的社會治理新局面,使社會治理進一步融入到群眾的生產生活中,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提升。
通訊員:陳平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