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廣東順德海關的一位小公務員,銀行卡里突然多了4100萬,還叮囑妻子千萬不要泄露出去,妻子害怕極了,公務員卻理直氣壯的說:“這都是我寫書賺的!”
寫書賺4000多萬,這得賣出去多少冊才能賺到?妻子不大相信,在她的眼里,丈夫石悅就是個沒什么大追求,只求平穩生活的人。
這樣的生活對夫妻倆挺好的,工作穩定,家人和睦,石悅不愛出門交際,上班就是老老實工作,下班不跟朋友出去玩兒,沒有不良習慣。
回到家要么就抱著書看,要么就守著電腦看,反正都是安靜窩在家里的角落,在石悅的生活里,沒有什么波折或者是值得驚訝的事情。
直到石悅的銀行卡上多了4100萬,妻子追問丈夫:“能賺這么多錢的作家肯定家喻戶曉,我怎么從來沒聽過你石悅的名字。”
石悅依舊沒什么波瀾,寫書出名并不在他的計劃之內,他這一輩子就沒什么大計劃,總是隨遇而安的,直到他用“當年明月”為筆名,在網上連載了《明朝那些事兒》歷史小說。
《明朝那些事兒》火了之后,銷量超過500萬冊,人們對當年明月這個筆名背后的石悅,也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石悅總是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問他為什么會創造這樣的一部歷史小說,那些故事都在史料典籍中,石悅為何要用那樣的方式來敘述。
對于石悅來說,原因并不復雜,只是因為他對歷史感興趣,對那些只有寥寥數語記載的任務感興趣,但是這背后也有復雜的原因,跟石悅的人生息息相關。
石悅作為當年明月的時候,他筆下的故事和人物充滿了風趣幽默和諷刺,但是石悅本人無論走到哪兒,都未曾被描繪為一個幽默的人。
石悅的父母都是公職人員,他們對石悅的期望也是安穩平順度過一輩子就行。父母培養石悅方式就是給他看書,一本上下五千年就是石悅兒童讀物。
對此石悅說不上喜歡,那是他僅有的消磨時間的方式,久而久之,這也是石悅唯一習慣的度過時間的方式。
石悅從淺顯的歷史書看到深奧的文言文古籍,也是出于很簡單的原因,同齡人會的娛樂方式他都不會,唯有讀這些別人都看不懂的書,讓石悅感到自己的不同。
歷史書上都是過去的事情,卻也映照著今天的事情,石悅在書中進行歷史穿梭,還未年老就養成了沉穩的心。
大學專業是父親給挑的,跟興趣和擅長都無關,只是因為以后好找工作。畢業后考上公務員,能夠保障自己的生活。
石悅對自己的人生沒有那么多企圖,他的生活很平淡,但是他在歷史中感受到更多跌宕起伏的情緒。
他從書中看到的歷史真相,看到那些曾經真實存在過的人的沉浮,他對此感到欣喜、憤怒、悲傷、疑惑……
當有一天,石悅覺得自己再也裝不下這些情緒,于是選擇用自己的文字,將自己的感受到的東西寫出來。
2006年,石悅在網上開了一個博客,用當年明月這個網名,寫下了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篇故事。
自此之后,石悅白天上班,晚上回來還要寫上三四個小時,一天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隨遇而安的石悅從未想過自己寫的東西會火,但是當他將自己的看到的歷史寫出來時,卻得到許多讀者喜愛。
當出版商告訴石悅,他的書賣了50萬冊,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好像有點兒出名了,后來賣到500萬冊,石悅很難想象出這是什么規模。
到了這個程度,很多人可能都會選擇做專職作家,出版作品賺的錢,足夠保障生活無憂,但是石悅并沒有這樣做。
對于石悅來說,工作是人生必經的階段,他按部就班的有了工作,也安于自己的工作。而寫作從一開始就是興趣使然,是想要表達的欲望推動著他創作,他沒想著成為作家。
《明朝那些事兒》和當年明月的成功,對于石悅來說是個偶然,石悅自己的生活跟從前沒有大的差別。
石悅都沒有將自己的成功告訴父母,是父親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一小篇報道,才知道石悅有了這么大的成就。
父親說石悅別寫了,好好過日子就行。石悅當時覺得父親的心態太偉大了,始終只希望孩子安穩一生。
參考資料:石悅:講明朝那些事兒的那個人2009年04月13日15:24央視《面對面》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