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攝影報道
5月21日,小滿時節,內江市東興區石子鎮太和村6組,240多畝的麥田豐收在望,顆粒飽滿的麥穗被風吹得壓彎了腰。麥田旁邊的鄒家灣大院,農房錯落有致,道路干凈整潔,房前屋后微菜園生機勃勃,這是農村面貌改善后的鄉村新顏。
麥田環繞的鄒家灣大院
“蝶變”不僅僅是鄉村,隨著城市更新行動的深入開展,老舊街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破損的道路被重新鋪平,斑駁的外墻披上新的“外衣”,閑置空地變身 “口袋公園” ……
在東興區,紅色精神不僅是歷史財富,更成為推動美鄉優城的強大動力。
老黨員帶頭挖邊溝
戶屬設施改造讓村民叫好
石子鎮太和村鄒家灣大院位于206省道邊,是石子鎮東大門,也是石子鎮最大的一個集中院落,共有房屋129棟。
鄒家灣大院硬化的入戶路
納入農村面貌改善的試點后,村里將一戶多宅、閑置農房、偏雜房作為了主要整治對象,可是即便是破損嚴重的老舊房屋,拆除也不是一件易事。
太和村黨總支書記李剛友指著一片種滿蔬菜的土地對記者說:“你看,這片就拆了20多棟老房子,即使有拆舊留權等政策,村民都難免有抵觸情緒,多虧老黨員帶頭支持工作?!?/p>
李剛友說的老黨員是76歲的陰文才,坐在堂屋里,說起自己黨齡55年,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眼里放光。
以前,大院房前屋后污水橫流,雜草叢生。如今新建的排水溝系統,溝渠整齊劃一。
按照政策,改造過程中老百姓需要投工投勞,自己先挖邊溝,再由施工隊硬化??墒莿傞_始,村民們都不愿自己挖?!拔业谝粋€帶頭挖,大家看我先動了,也不好意思再指望施工隊了?!标幬牟耪f。
鄒家灣大院的微菜園
村民王萬賢家旱廁改成了蹲便器,泥巴入戶路和院壩進行了硬化,門口的閑置土地也改成微菜園。采訪時,他一個勁地說:“改得好,現在生活環境好多了?!?/p>
不僅僅是太和村,今年以來,東興區持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推進農村面貌改善行動。截至5月19日,15個項目已累計開工9個,完成戶屬設施改造336戶,完成20戶以上集中院落整治7個。同時堅持“反復回頭”,持續鞏固2023、2024年工作成果,堅持“應拆盡拆”拆除閑置破損農房及殘垣斷壁370處、破爛偏雜房及雜亂棚舍271處。
充分聽取群眾意見
增加“一老一小”活動空間
玉都花苑A區改造后的休閑區域
兩個月前,東興區玉都花苑A區居民粟榮山成為了小區的一名門衛。以前,這可不是一份好差事,因為那時停車位短缺,居民車輛隨意亂放,難免坑碰摩擦。如今,小區路面不僅規劃了統一標識的停車位,而且還安裝了停車道閘和監控。
得益于城市更新行動,這個有20余年歷史的老舊小區,發生的變化可遠不止于此。
沿著寬敞整潔的小區道路朝里走,記者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休閑廣場,這里不僅有水池、涼亭,還有一個寬闊的院壩。
玉都花苑A區停車規范有序
“以前,這個水池更大,不僅臭烘烘的,而且水池旁的欄桿也生銹了,存在安全隱患,小朋友幾乎不出來進行戶外活動?!毙^內一家幼兒園園長樊娜對小區改造感觸頗深,她說,經過改造后,活動空間變大了,小朋友們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都喜歡在廣場上玩耍。
東興區西林街道甜城社區黨總支書記黃川介紹,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社區始終堅持問需于民,黨員帶頭,深入小區收集群眾意見,讓改造更貼合居民需求。比如,根據老年人的提議,在休閑廣場增設了更多適合他們的健身器材。
以玉都花苑A區為代表,2024年,東興區完成了15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加裝既有住宅電梯61部,實施配套燃氣、供水管網改造47公里,惠及群眾5481戶。2025年該區計劃改造老舊小區35個、涉及4555戶,目前已完成群眾意見征集和方案初稿編制工作。
玉都花苑A區拓寬的休閑廣場
從鄉村麥田的豐收圖景到城市街區的煥新面貌,這場由內而外的變化,讓發展成果如春風化雨般浸潤著每一個東興人的心田,勾勒出一幅美鄉優城的新時代和美畫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