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最近央視親自下場“打假”,揭露了一個讓人直呼“坑爹”的行業黑幕,不少朋友估計都刷到了。
這事兒啊,說白了就是利用大家伙兒家里漏水急著修的心理,玩的一出“空手套白狼”的戲碼。
成本可能就兩塊錢一斤的東西,轉手就能賣到一萬九千八的天價,
這利潤,都快趕上印鈔票了!
從漏水補膠的“游擊隊”到瓷磚空鼓的“注膠大師”,再到性命攸攸關的防火玻璃都能造假,
騙子們的手法層出不窮,花樣翻新。
今天,咱就得把這些黑幕徹底扒開,讓這些“坑”無處遁形!
最近央視就曝光了這么一檔子事兒,看得人是觸目驚心。
上海的張先生家里衛生間漏水,樓下鄰居三天兩頭“慰問”,他是一籌莫展。
傳統的維修方法得砸瓷磚、重做防水層,工程浩大不說,時間也耗不起。
就在這時,一則“高科技防水材料,無需砸墻,輕松解決漏水”的廣告,像救命稻草一樣出現在張先生眼前。
廣告里說得天花亂墜,只需要將某種“神奇膠水”灌進去,就能藥到病除。
張先生心動了,趕緊聯系了商家。上門的師傅勘察一番后,輕描淡寫地說:“您這情況,用我們的進口膠水,一斤260元,大概四五斤就夠了。”
張先生一聽,盤算著也就千把塊錢,能省去砸墻的麻煩,簡直太劃算了!
當場拍板:“修!”可等到師傅“精心”施工完畢,賬單遞過來時,張先生徹底傻眼了。
原本說的四五斤,硬生生給灌進去了76斤!費用直接飆升到一萬三千多!
“我當時就蒙了,”張先生事后接受采訪時,聲音里還帶著難以置信,
“師傅還指著手機上的二維碼讓我看,說是什么德國進口納米技術,有質檢報告。
我哪懂這些,只想著趕緊把漏水解決了。”
結果呢?這大價錢花出去了,漏水問題非但沒解決,反而愈演愈烈,樓下鄰居家的損失還得他自掏腰包賠償。
你以為張先生是個例?那可就太天真了。
同樣在上海的劉女士,也遭遇了類似的“膠水刺客”。
她家漏水,網上找的維修,師傅也是推薦“注膠堵漏”,報價一斤200多元。
結果同樣是錢花了不少,問題依舊。
劉女士想討個說法,對方不僅百般推脫,甚至還發短信威脅,
說什么“你要是不給錢,我們就天天來‘拜訪’你,讓你日子不好過!”
這哪里是維修,分明是明搶加恐嚇!
而在眾多受害者中,一位馬先生更是被這“神奇膠水”坑走了一萬九千八百元,創下了受騙金額的“新高”。
他回憶說:“他們兩三個人一起來的,一個人負責灌,一個人在旁邊跟我聊天,分散我注意力,等我反應過來,膠水已經灌進去那么多了。”
這種“按斤收費”的騙局,并不僅僅局限于防水補漏。
在瓷磚空鼓修復領域,同樣的套路也在上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少朋友可能在社交平臺上刷到過類似的廣告,宣稱能輕松解決瓷磚空鼓問題,用的也是某種“特制膠水”。
廣告視頻里,師傅拿個小針筒,輕輕一扎,膠水進去,空鼓立馬消失,看著就讓人心動。
想象一下,家里幾塊瓷磚空了,踩上去“梆梆”響,既不美觀也怕哪天碎了傷到人。
找師傅來修,對方告訴你:“我們這膠水效果好,按斤收費,不貴。”
聽著似乎挺合理,可真要施工起來,那膠水就像不要錢似的往里灌。
有網友就爆料,僅僅3平方米的衛生間瓷磚空鼓,愣是被師傅灌進去了足足120斤膠水,最后報價高達4萬8千元!“
師傅跟我說,空鼓面積大,里面空隙多,要徹底填實才行,用的都是最好的膠,保證十年不起。”
這位網友苦笑著說,“我當時就覺得不對勁,3平米怎么可能用這么多膠水?那墻不成豆腐渣了?”
而這些所謂的“特制膠水”,實際材料成本可能連300塊都不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按斤收費的,很多都是幌子。
他們用的膠水,可能就是幾塊錢一斤的普通樹脂膠,稍微勾兌一下,換個包裝就敢叫高科技。
灌多少,全憑他們一張嘴。”
帽子叔叔介入調查后發現,這些所謂的“高科技進口膠水”,其實就是成本極低的普通化工原料。
騙子們將這些廉價原料隨意勾兌,然后灌進印著唬人洋文和精美二維碼的包裝瓶里,
掃碼進去一看,還有模有樣的“官方網站”,
配上偽造的“德國進口納米結晶超級灌漿料”的名頭,和造假出來的“權威機構質檢報告”,
一套組合拳下來,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很容易就信以為真了。
一位帽子叔叔透露:“這些團伙分工明確,有的負責網絡推廣引流,有的負責上門‘施工’,還有的專門負責制作假冒偽劣的包裝和宣傳材料。
他們抓住了消費者急于解決問題又不懂行的心理,漫天要價。”
如果說上述的“膠水騙局”主要坑的是錢,那接下來說的這個,可能就要命了。
央視315晚會就曾重拳出擊,揭露了防火玻璃行業的造假黑幕。
防火玻璃,顧名思義,是在火災發生時能夠阻擋火焰和熱量蔓延,為人員疏散和救援爭取寶貴時間的關鍵材料。
國家標準對其耐火性能有嚴格規定,比如在一定時間內不能破碎,不能失去完整性。
然而,一些無良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竟然在防火玻璃上動起了歪腦筋。
他們用普通玻璃冒充防火玻璃,或者在生產過程中偷工減料,大大降低玻璃的耐火性能。
有的企業負責人甚至在暗訪鏡頭前直言不諱:“假防火,打個標就行了”,
“我們這個就是應付檢查的,真著火了肯定不行”。
檢測人員將從這些造假企業取得的樣品和符合國標的防火玻璃進行對比測試,
結果令人心驚:符合國標的防火玻璃,在1000多度的高溫灼燒下,能堅持超過一個小時,為逃生和救援贏得了寶貴時間。
而那些假冒偽劣產品,有的在短短幾分鐘內就炸裂、變形,
火光和濃煙瞬間穿透,完全起不到任何防火作用。
一位參與測試的消防專家痛心地表示:“這種假冒防火玻璃,在火災中不僅不能救命,反而可能成為‘催命符’。
如果安裝在逃生通道或防火隔斷上,一旦失效,后果不堪設想。”
想象一下,如果這樣的“奪命玻璃”被用在了商場、醫院、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
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這種造假行為,已經不僅僅是商業欺詐,更是對公共安全的漠視和踐踏。
而這種造假手法,與“膠水騙局”中的偽造標簽、虛假宣傳何其相似!
都是通過表面的“包裝”,掩蓋其劣質甚至危險的內核,欺騙消費者和市場。
這些行業亂象,從坑錢的“膠水刺客”到可能致命的“假防火玻璃”,根源在于一些商家利欲熏心,罔顧誠信與安全。
他們利用信息不對稱,抓住消費者“圖省事、貪便宜”的心理,
輔以虛假宣傳和精心設計的騙局,讓人防不勝防。
因此,咱老百姓在面對這類問題時,真得多長個心眼。
選擇正規商家,簽訂詳細合同,對“按斤收費”和遠低于市場價的“好事”保持警惕,
保留好證據,一旦發現不對勁,果斷維權。
當然,更重要的是相關部門要重拳出擊,加強監管,
讓這些“坑蒙拐騙”的家伙無處遁形,付出沉重代價,才能真正還市場一個清朗,護百姓一份安心。
【信息來源】
環球網2025-5-18
新京報2024-3-15
1818黃金眼2025-2-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